致政吴侍郎挽歌词(其二)
宋 · 黄庶
荆棘二疏路,几人同敝衣。
仕涂师白发,国老欲彤帏。
遗稿诗书满,行旌雨雪飞。
陕民应泪落,不见板舆归。
仕涂师白发,国老欲彤帏。
遗稿诗书满,行旌雨雪飞。
陕民应泪落,不见板舆归。
注释
荆棘:形容道路艰难。疏:稀疏。
路:道路。
几人:少数人。
同敝衣:一起穿着破旧衣服。
仕涂:仕途,官场。
师:指年长者。
白发:指年纪大。
国老:朝廷中的资深官员。
彤帏:红色的帷幕,象征荣耀归乡。
遗稿:遗留下来的著作。
诗书:泛指书籍。
行旌:出行的旗帜。
雨雪飞:形容风雨交加。
陕民:陕西的百姓。
不见:没有看到。
板舆:古代一种简陋的代步工具,多用于老人。
归:归来。
翻译
荆棘丛生的小路,只有少数人穿着破旧衣物同行。官场上的人已白发苍苍,年长的官员希望能有红色帷幕的荣归。
他们的遗作充满了诗书,出行的旗帜在风雨中飘扬。
陕西的百姓应该会泪流满面,因为他们期待着看不到那辆简陋的车子归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庶为致政吴侍郎所作的挽歌第二首。诗中表达了对吴侍郎晚年仕途坎坷、生活清贫的感慨,以及对其才华横溢、著作丰富的敬仰。"荆棘二疏路,几人同敝衣"描绘了吴侍郎在艰难仕途中与少数志同道合者共度困苦的画面,"仕涂师白发,国老欲彤帏"则暗示了他的年迈和期望能在国家重要职位上发挥作用的愿望。然而,"遗稿诗书满,行旌雨雪飞"又透露出他未能如愿以偿,只能带着满腹诗书离开人世的遗憾。最后两句"陕民应泪落,不见板舆归"表达了诗人对吴侍郎去世后陕地百姓可能的悲痛之情,以及对吴侍郎未能体面归乡的深深同情。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对逝者的哀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