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鱼
病躯何所事,时作饲鱼人。
鉴赏
这首诗名为《饲鱼》,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诗中描绘了临水而坐,与鱼共处的宁静场景,通过喂食鱼儿的过程,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和谐与内心平和的向往。
首句“临流坐石矶”,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溪边岩石上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忘机鱼不避”一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平和,使得鱼儿也不再躲避,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
诗人进一步描述了投饵喂鱼的过程,“投饵试饲之,引类纷然至”。鱼儿们被食物吸引,纷纷前来,场面热闹而有序。诗人接着说“却知非钓竿,在藻心无忌”,强调了喂食并非为了捕捉,而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与敬畏之心。
随后,“清涟漾镜光,一一堪数计”描绘了水面波光粼粼,如同镜子般映照着周围景物,鱼儿在水中游动,清晰可见。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引发了诗人对生命状态的思考。
“因之识鱼乐,长歌发幽思”一句,诗人通过观察鱼儿的快乐,引发了深沉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简单纯粹之美的赞美。接下来,“遐想天地间,人物理不二”则进一步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并无本质区别,应该和谐共存。
最后,“有心鸥乃去,去实人所致”通过对比鸥鸟与鱼儿的不同反应,暗示了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诗人感慨于“吁嗟庸众流,劳劳为名利”,批评了那些为了名利而丧失本性的庸俗之人,表达了对真正自然生活的向往。
“有时丧其良,反不如鱼智”则指出,有时人们为了追求外在的成功与物质财富,反而失去了内在的智慧与真我。最后,“若令贪钓钩,早作盘中味”以比喻的方式,警告人们不要过于贪婪,否则可能会成为他人餐桌上的美食,寓意深远,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保持内心的纯净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喂鱼这一日常场景的描绘与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内心平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见解,充满了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