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甲午天津杂感和姚慕庭先生原韵(其六)赏析

甲午天津杂感和姚慕庭先生原韵(其六)

清末民国初 · 俞明震
诙诡人间世,雏夷发尽青。
愤时终自放,庄语待谁听。
兵气缠蜗角,天声戴鹤翎。
仙人缈瀛海,如我五霞軿。

鉴赏

这首诗《甲午天津杂感和姚慕庭先生原韵(其六)》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俞明震所作,通过诗中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感慨。

首句“诙诡人间世”,开篇即以“诙诡”二字点出人间世态的复杂多变,暗示了社会现象的荒诞与不公。接着“雏夷发尽青”一句,以“雏夷”比喻初生事物或未成熟的事物,形象地描绘出新生事物的成长过程,而“发尽青”则寓指事物在成长过程中展现出的生命力与活力。

“愤时终自放”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中个人情感难以抑制的愤怒与不满。接下来的“庄语待谁听”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似乎在说,即便有庄重之言,又有谁能真正理解或倾听呢?这里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与无奈。

“兵气缠蜗角,天声戴鹤翎”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将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豪情交织在一起。其中,“兵气缠蜗角”形容战争的微小却充满杀戮,而“天声戴鹤翎”则象征着英雄的壮志与豪情,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体现了人们对英雄的向往。

最后,“仙人缈瀛海,如我五霞軿”两句,诗人借用了仙人与霞軿的意象,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仙人渺茫于瀛海,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而“如我五霞軿”则表明诗人虽身处凡尘,但内心仍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个人情感与理想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革的敏感洞察和对人生价值的深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