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易后韵为前韵六首(其一)
宋 · 卫宗武
多公苦嗜吟,殆类书痴窦。
水火燥湿仝,一见欢如旧。
七步未为敏,百篇可立就。
咀嚼牙颊香,氤氲满襟袖。
浑浑乎其来,势若瓴建溜。
水火燥湿仝,一见欢如旧。
七步未为敏,百篇可立就。
咀嚼牙颊香,氤氲满襟袖。
浑浑乎其来,势若瓴建溜。
注释
多公:泛指众多爱好诗歌的人。苦嗜:非常喜好。
殆:几乎。
窦: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以痴迷读书或写诗著称的人物。
水火燥湿:比喻各种环境和条件。
欢如旧:像老朋友一样亲切。
七步未为敏:并非指七步成诗的才情。
百篇可立就:能够快速写出很多文章。
咀嚼:比喻深入品味。
氤氲:形容香气缭绕。
浑浑:自然流畅。
势若瓴建溜:形容创作气势如流水般顺畅。
翻译
许多人酷爱吟诗,几乎像书呆子窦先生一样。无论水火燥湿,他们一见面就像老朋友般欣喜若狂。
他们并不以七步成诗为敏捷,却能迅速写出上百篇文章。
他们的诗文韵味悠长,仿佛香气在牙齿和脸颊间回荡,弥漫在衣襟袖口。
他们的创作浑然天成,气势如同瓶水倾泻而下。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书香与纸墨之乐的诗句,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书籍的热爱以及阅读时的那种如痴如醉的忘我状态。
“多公苦嗜吟”一句,以“公”字代替“功”,暗示诗人在读书上下的工夫和时间之长,形象地表达了对于书籍无比的热爱。接下来的“殆类书痴窦”,则是将自己比作书痴,用“窦”来形容书房或藏书之所,不仅强调了诗人对书的迷恋,更暗示了一种与世隔绝的精神状态。
“水火燥湿仝,一见欢如旧”中,“水火燥湿”象征着各种环境和条件,尽管如此,但只要一看到书籍,那种久违的喜悦之情又如同旧日重现。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极端的情况与平常阅读时的情感反应,强调了对于书籍的执着不渝。
“七步未为敏,百篇可立就”则是夸张地表达了诗人在读书时的专注和速度。古代有“七步成诗”的说法,意指才思敏捷,而这句中的“七步”意味着时间极短,但即便如此也未能达到敏捷的地步。这不仅是对自己阅读速度的一种调侃,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书籍的渴望和投入。
“咀嚼牙颊香,氤氲满襟袖”中的“咀嚼”形容细细品味,“牙颊香”则是比喻书中的知识和美好如同佳肴般让人回味无穷。接下来的“氤氲满襟袖”则用水的流动来形容文字的流畅与丰富,既表现了诗人阅读时的享受,也展示了文中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意境。
“浑浑乎其来,势若瓴建溜”两句,则是描写书籍知识如潮水般涌来,其气势磅礴,如同大江大海般不可阻挡。这里的“浑浑乎其来”形容知识的广博和深邃,而“势若瓴建溜”则是将书中的学问比作宏伟壮丽的建筑,强调了诗人对于书籍中知识之丰富与力量的赞美。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形象和夸张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书籍的热爱,以及在阅读过程中的那份忘我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