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居自述(其二十七)
明 · 李孔修
盖屋栖迟水竹乡,何曾牵挂利名场。
颜渊乐地还谁乐,曾点狂歌到我狂。
粟米充饥无地种,药苗扶病欠箱藏。
若教富贵从人愿,金玉还谁不满堂。
颜渊乐地还谁乐,曾点狂歌到我狂。
粟米充饥无地种,药苗扶病欠箱藏。
若教富贵从人愿,金玉还谁不满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贫居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与态度。首联“盖屋栖迟水竹乡,何曾牵挂利名场”开篇即展现出诗人远离尘嚣、寄情山水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物质欲望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颔联“颜渊乐地还谁乐,曾点狂歌到我狂”引用了孔子门徒颜渊和曾点的故事,以颜渊的安贫乐道与曾点的自由狂放,来映射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洒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
颈联“粟米充饥无地种,药苗扶病欠箱藏”则转向对现实生活的描述,诗人面对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如粮食短缺和医药不足,却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不被物质匮乏所困扰,显示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尾联“若教富贵从人愿,金玉还谁不满堂”则是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如果能够轻易获得富贵,那满堂的金玉又有何意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幸福和满足的深刻思考,认为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并非来源于物质的丰富,而是心灵的平静与精神的富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贫居者的自述,展现了淡泊名利、乐于自然、坚韧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于幸福本质的深刻洞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