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多日
宋 · 施枢
春到溪山已近旬,寻春犹自负深情。
爱闲长向梅边立,趁煖时从竹下行。
苦乏诗材无可借,更嫌酒病有馀酲。
算来岂是因名利,才有关心便不清。
爱闲长向梅边立,趁煖时从竹下行。
苦乏诗材无可借,更嫌酒病有馀酲。
算来岂是因名利,才有关心便不清。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春到:春天来临。溪山:山水景色。
旬:十天。
寻春:寻找春天。
自负:自认为。
深情:深厚的情感。
爱闲:喜好悠闲。
梅边:梅花旁边。
趁煖:趁着温暖。
竹下:竹林中。
苦乏:苦于缺乏。
诗材:创作素材。
无可借:无处可寻。
更嫌:更加讨厌。
酒病:酒后不适。
馀酲:残留的醉意。
算来:想来。
岂是:难道是。
因:因为。
名利:名和利。
关心:挂念。
不清:不清净。
翻译
春天已经接近溪山十日,我独自寻找春色满含深情。我常常喜欢在梅花旁边驻足,趁着温暖沿着竹林小道前行。
苦于缺乏创作灵感,无处借得诗意,更烦恼酒后的病态余醉。
算来这并非只为名利所困,只要心中有挂念,就无法保持心境清净。
鉴赏
这首诗名为《春多日》,作者施枢是宋代文人。诗中描绘了诗人春日游赏溪山的闲适心情。首句“春到溪山已近旬”点明了季节和地点,春天已经深入山水之间,将近十天的时间。诗人自述“寻春犹自负深情”,表达了对春光的深深热爱和执着追求。
接下来两句“爱闲长向梅边立,趁煖时从竹下行”,诗人喜欢在梅花盛开的地方驻足欣赏,享受宁静的闲暇时光,并趁着温暖的天气漫步竹林小径,流露出对自然的亲近和享受。然而,“苦乏诗材无可借”一句,诗人感叹灵感枯竭,找不到创作的素材,显示出他对诗歌创作的认真态度。
最后两句“更嫌酒病有馀酲,算来岂是因名利”,诗人坦诚自己并非因为追求名利而忙碌,而是因为关心自然、热爱生活,以至于连酒后的微醉都成了困扰。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自我剖析,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闲逸生活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