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蒲州逍遥楼
唐 · 李隆基
长榆息烽火,高柳静风尘。
卜征巡九洛,展豫出三秦。
昔是潜龙地,今为上理辰。
时平乘道泰,聊赏遇年春。
黄河分地络,飞观接天津。
一览遗芳翰,千载肃如神。
卜征巡九洛,展豫出三秦。
昔是潜龙地,今为上理辰。
时平乘道泰,聊赏遇年春。
黄河分地络,飞观接天津。
一览遗芳翰,千载肃如神。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长榆:古代对榆树的美称,象征着和平。息烽火:比喻战争结束,和平来临。
卜征:占卜出行,古代出行前的一种仪式。
九洛:洛阳的别称,古代都城之一。
上理辰:指皇帝或贤明的统治者。
乘道泰:顺应大道的昌盛。
飞观:高耸的楼阁。
天津:古代指黄河入海处,这里泛指京城附近。
遗芳翰:遗留的历史文献或书法。
肃如神:形容历史人物的威严和神圣。
翻译
长榆树下烽火息,高柳静止了风尘。占卜出行巡检洛阳,喜庆之事源自三秦。
这里曾隐匿蛟龙之地,如今成为治世的星辰。
时局太平,大道昌盛,我姑且欣赏这春日的美景。
黄河划分大地脉络,壮观的楼阁连接天津。
一观历史遗迹,千年间的英明犹如神灵般肃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蒲州逍遥楼所见景象和心境。开篇“长榆息烽火,高柳静风尘”两句,以静谧的画面展现了一种战争结束后的宁静氛围,长榆、高柳都已不再承受战乱之扰,风中也不再有硝烟的痕迹。
接着“卜征巡九洛,展豫出三秦”两句,诗人通过占卜来选择良好的行军路线,从而表现了对未来征程的期待和准备。这里的“九洛”、“三秦”都有广阔地域的含义,显示了作者宏大的视野。
第三、四句“昔是潜龙地,今为上理辰。时平乘道泰,聊赏遇年春。”则是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表达了诗人对昔日与今日的比较,以及在太平盛世中享受美好春天的心境。“潜龙”指的是未展现才华之人,而“上理辰”则意味着登高望远,理顺时光之意。这里也隐含了诗人自己的心路历程。
最后四句“黄河分地络,飞观接天津。一览遗芳翰,千载肃如神。”则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历史文化的缅怀。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在这里被赋予了连接天地、流转不息的意象。而“一览”、“千载”等字眼,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广阔的自然景观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心中所生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联想,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国家的盛世相结合,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