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春小葺衡庐精舍二首(其二)
明 · 胡直
衡庐南北地相交,结搆逢春剪白茅。
甫里先生聊作伴,华巅胡老自成嘲。
园荒拟种千桃树,阁小平依万竹梢。
白鹿朱陵随所往,迟看野鹤不须巢。
甫里先生聊作伴,华巅胡老自成嘲。
园荒拟种千桃树,阁小平依万竹梢。
白鹿朱陵随所往,迟看野鹤不须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胡直在甲戌年春天对衡庐精舍进行修葺的情景,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雅致生活。首句“衡庐南北地相交”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衡庐所在之地的地理位置,暗示着它位于南北交汇之处,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
接着,“结搆逢春剪白茅”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季时节,诗人利用春天的时机,剪取白茅来修葺衡庐,既体现了季节的更替,也展现了修缮工作的忙碌与细致。通过“逢春”二字,不仅强调了时间的恰到好处,也蕴含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顺应。
“甫里先生聊作伴,华巅胡老自成嘲”两句,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将自己与古代文人相提并论,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的自豪感以及自我调侃的幽默感。甫里先生,指的是唐代诗人陆龟蒙,而华巅胡老则可能是诗人自指,或是借他人之名,以增加诗句的文化底蕴。
“园荒拟种千桃树,阁小平依万竹梢”展示了诗人对于衡庐周边环境的规划与期待,他计划在荒废的园中种植千株桃树,而在阁楼旁平添万竿翠竹,既丰富了自然景观,又增添了生活的诗意。这种对自然美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最后,“白鹿朱陵随所往,迟看野鹤不须巢”两句,以白鹿、朱陵、野鹤等自然元素,营造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白鹿象征着灵性与自由,朱陵则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山峰或地点,而野鹤则是高洁脱俗的象征。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诗人所向往的自然环境,也表达了他对悠闲自在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界的深厚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文化传承的自豪,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