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诗十首(其三)
明 · 释今白
水玉争传裹绛纱,天涯稀见漫相誇。
于人暂得消怀抱,似我那堪挂齿牙。
梦里几曾移汉苑,镜中何处觅潘车。
应知岭外原无树,认得清甜遍海涯。
于人暂得消怀抱,似我那堪挂齿牙。
梦里几曾移汉苑,镜中何处觅潘车。
应知岭外原无树,认得清甜遍海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荔枝的珍贵与甜美,以及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诗人以荔枝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荔枝的独特魅力。
首句“水玉争传裹绛纱”,以水玉比喻荔枝的晶莹剔透,绛纱则形容荔枝皮色的红艳,生动地描绘了荔枝的外观之美。接着,“天涯稀见漫相夸”一句,表达了荔枝虽稀少难得,但人们对其的赞美之情却溢于言表。
“于人暂得消怀抱,似我那堪挂齿牙”两句,进一步抒发了荔枝对于人们心灵的慰藉作用,同时也暗示了荔枝的美味难以忘怀,令人回味无穷。
“梦里几曾移汉苑,镜中何处觅潘车”运用典故,表达了对荔枝的向往和追求,仿佛在梦境中也能感受到它的甜美,而在现实中却难以寻觅到与之相匹配的佳肴或美酒。
最后,“应知岭外原无树,认得清甜遍海涯”两句,点明了荔枝生长的地域特点,强调了其清甜的味道遍布各地,无论是在高山之巅还是海边,都能品尝到荔枝的美味。
整首诗通过对荔枝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意境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