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答李子髯赏析

答李子髯

明 · 袁宏道
若问文章事,应须折此心。
中原谁掘起,陆地看平沉。
矫矫西京气,洋洋大雅音。
百年堪屈指,几许在词林。
草昧推何李,闻知与见知。
机轴虽不异,尔雅良足师。
后来富文藻,诎理竞修辞。
挥斤薄大匠,裹足戒旁岐。
模拟成俭狭,莽荡取世讥。
直欲凌苏柳,斯言无乃欺。
当代无文字,闾巷有真诗。
却活一壶酒,携君听竹枝。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袁宏道对友人李子髯的回应,探讨了文学创作的精髓与价值。诗中充满了对文学艺术的深邃思考和独到见解。

首句“若问文章事,应须折此心”,开篇即点明了文学创作的内在精神追求,强调了心灵的投入与真诚的重要性。接下来,“中原谁掘起,陆地看平沉”两句,以大地的起伏比喻文学的兴衰,暗示了文学创作与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

“矫矫西京气,洋洋大雅音”描绘了文学的高雅气质与深厚底蕴,将文学作品比作西京的风骨与大雅之音,赞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随后,“百年堪屈指,几许在词林”表达了对文学历史的回顾与珍视,强调了文学在时间长河中的地位与价值。

“草昧推何李,闻知与见知”提到古代文学大家何逊、李煜,通过推崇他们的作品,强调了文学传承的重要性。接下来,“机轴虽不异,尔雅良足师”指出文学创作的核心要素虽不变,但学习前人的智慧与风格是必要的。

“后来富文藻,诎理竞修辞”描述了后世文人追求华丽辞藻、创新表达的现象,同时也提醒了过分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危险。“挥斤薄大匠,裹足戒旁岐”告诫创作者要坚守正道,避免偏离文学的本质。

“模拟成俭狭,莽荡取世讥”批评了模仿与创新之间的过度偏向,指出过于保守或放纵都不利于文学的发展。“直欲凌苏柳,斯言无乃欺”表达了对超越古代大师的期望与谨慎态度,认为这样的言论可能过于夸大。

最后,“当代无文字,闾巷有真诗”强调了民间文学的价值,认为真正的文学不仅存在于官方文献之中,更存在于民间的口耳相传中。“却活一壶酒,携君听竹枝”以饮酒与听歌的场景结束,寓意文学创作与欣赏的愉悦与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探讨了文学创作的内在精神、历史价值、传承与创新、以及民间文学的地位,展现了袁宏道对文学的独特见解和深厚情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