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六首(其六)
明 · 释函是
饥饱寒温总听天,生来不乞半文钱。
非关性僻偏甘淡,只是人前耻受怜。
心里无求堪作佛,世间有欲岂能仙。
从他瞋怪从他爱,我自堆堆白昼眠。
非关性僻偏甘淡,只是人前耻受怜。
心里无求堪作佛,世间有欲岂能仙。
从他瞋怪从他爱,我自堆堆白昼眠。
鉴赏
这首诗以“放言”为题,透露出诗人超脱世俗、坚守自我品格的情怀。首句“饥饱寒温总听天”,诗人将个人的生存状态与自然法则相联系,表现出一种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接着,“生来不乞半文钱”一句,强调了诗人不依赖他人、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其独立自主的精神。
“非关性僻偏甘淡,只是人前耻受怜。”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性格特点和处世原则。他并非因为性情孤僻才选择清淡的生活,而是出于在人前不愿接受怜悯的尊严感。这种对尊严的坚持,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坚韧与高洁。
“心里无求堪作佛,世间有欲岂能仙。”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纯净与外在欲望的不同看法。他认为,只有内心无求的人才能达到佛性的境界,而在世间追求欲望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仙人的。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于物质欲望的淡泊。
最后,“从他瞋怪从他爱,我自堆堆白昼眠。”诗人以平静的态度面对外界的误解和喜爱,选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享受着白日的睡眠。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超然物外,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我价值的坚定信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独特的生活哲学和人格魅力,展现了其在世俗纷扰中的坚守与超脱,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