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次韵赵俞宣德石博山香台赏析

次韵赵俞宣德石博山香台

宋 · 曹彦约
水骨苔痕洞穴开,龙腾波涌碧崔嵬。
烟云静向林中起,风雨飞从海上来。
江外庐峰倾瀑布,日边鳌顶对蓬莱。
几经兵火今犹在,拂拭还看贮劫灰。

拼音版原文

shuǐtáihéndòngxuékāilóngténgyǒngcuīwéi

yānyúnjìngxiànglínzhōngfēngfēicónghǎishànglái

jiāngwàifēngqīngbiānáodǐngduìpénglái

jīnghòuhuǒjīnyóuzàishìháikànzhùjiéhuī

注释

水骨:形容水中的石头或洞穴结构。
苔痕:青苔的痕迹。
洞穴:地下的空洞或缝隙。
龙腾:形容水流如龙跃动。
崔嵬:形容山势高大险峻。
烟云:云雾。
林中:树林之中。
风雨:风雨天气。
海上来:来自海边。
庐峰:庐山的一座峰。
倾瀑布:瀑布倾泻而下。
鳌顶:比喻山峰顶部像海龟的背壳。
蓬莱:古代神话中的仙岛。
兵火:战争和火灾。
犹在:仍然存在。
拂拭:擦拭。
劫灰:灾难后的遗迹,这里指战火的痕迹。

翻译

水中的骨骼和苔藓痕迹揭示了洞穴的存在,龙腾般波涛汹涌,碧绿的山峦巍峨壮观。
烟云静静地升起在林间,风雨仿佛从海边飞驰而来。
远处庐山的瀑布倾泻而下,太阳照耀下的鳌顶相对着传说中的蓬莱仙境。
历经战火洗礼,这景致依然留存,擦拭后仍可见历史的尘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的《次韵赵俞宣德石博山香台》,通过对宣德石博山香台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风貌和历史沧桑。首句“水骨苔痕洞穴开”形象地刻画了香台洞穴的古老与神秘,仿佛隐藏着深沉的历史记忆。接下来的“龙腾波涌碧崔嵬”则运用比喻,形容香台山势险峻,宛如龙腾于碧波之上。

“烟云静向林中起,风雨飞从海上来”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烘托出香台的宁静与威严,暗示其在风雨变幻中的屹立不倒。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香台附近的景色,如庐峰瀑布和日边蓬莱,增添了壮丽的意境。

最后两句“几经兵火今犹在,拂拭还看贮劫灰”,表达了香台历经战火仍存的坚韧,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它仿佛承载着过去的烽火痕迹,提醒人们珍惜和平,回味历史。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怀,寓言深远,展示了宣德石博山香台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同时也蕴含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