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关接云淙老师手书兼闻大疏(其二)
明 · 陈邦彦
驱车靡晨夕,川原不我与。
行行度赣关,计旬已盈五。
缅昔发珠江,闻者相枝拄。
夫子未心许,乃亦不色拒。
跃冶固所矜,譬之狂狷侣。
道路阻且长,江皋日延伫。
珍重书中理,进退慎所处。
匪为一身谋,而以观干蛊。
古人有大略,九九尚可举。
言有重百朋,亦有轻一羽。
孤怀惟自靖,遑知吐与茹。
传闻多异辞,沉忧切中腑。
勉旃卜此行,岂必吟梁父。
行行度赣关,计旬已盈五。
缅昔发珠江,闻者相枝拄。
夫子未心许,乃亦不色拒。
跃冶固所矜,譬之狂狷侣。
道路阻且长,江皋日延伫。
珍重书中理,进退慎所处。
匪为一身谋,而以观干蛊。
古人有大略,九九尚可举。
言有重百朋,亦有轻一羽。
孤怀惟自靖,遑知吐与茹。
传闻多异辞,沉忧切中腑。
勉旃卜此行,岂必吟梁父。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邦彦在接到云淙老师的书信后,结合听到的大疏内容所作。诗中表达了对云淙老师的深厚敬意和对其书信内容的深刻思考。
首句“驱车靡晨夕,川原不我与”描绘了诗人长途跋涉的情景,表达了对旅途艰辛的感慨。接着,“行行度赣关,计旬已盈五”描述了诗人穿越赣关的过程,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周,体现了旅途的漫长。
“缅昔发珠江,闻者相枝拄”则回忆起诗人出发时的情景,众人相送,充满不舍。接下来,“夫子未心许,乃亦不色拒”表明了诗人对云淙老师的尊敬,即使对方没有明确答应,也并未表现出拒绝的态度。
“跃冶固所矜,譬之狂狷侣”运用比喻,将云淙老师比作值得尊敬的朋友,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仰之情。“道路阻且长,江皋日延伫”再次强调了旅途的艰难,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坚持。
“珍重书中理,进退慎所处”提醒自己要重视书中的道理,在前进与后退之间谨慎选择。接下来,“匪为一身谋,而以观干蛊”表达了诗人超越个人利益,关注更大目标的决心。
“古人有大略,九九尚可举”引用古人智慧,鼓励自己要有远大的计划和策略。“言有重百朋,亦有轻一羽”强调话语的力量,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可以微不足道。
“孤怀惟自靖,遑知吐与茹”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坚定,无论外界如何变化,都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传闻多异辞,沉忧切中腑”指出社会上存在不同的声音,内心充满了忧虑。
最后,“勉旃卜此行,岂必吟梁父”鼓励自己勇敢前行,不必过分担忧,表达了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长途跋涉的经历和对云淙老师书信内容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