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夜雨邀诸侄小饮
元 · 刘诜
世事不可期,今宵竟疏雨。
岂无樽中酒,终复减欢趣。
子侄既满前,稍稍相笑语。
共言见面稀,无月亦良聚。
烛花剪欲尽,络纬语庭树。
云开月已高,还照人归去。
岂无樽中酒,终复减欢趣。
子侄既满前,稍稍相笑语。
共言见面稀,无月亦良聚。
烛花剪欲尽,络纬语庭树。
云开月已高,还照人归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代诗人刘诜在十六夜雨中邀请侄子们小饮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与对相聚时光的感慨。
首句“世事不可期”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预示着接下来的场景将是一次难得的相聚。接着,“今宵竟疏雨”点明了聚会的背景——虽有细雨,却并未影响聚会的心情。诗人以“岂无樽中酒,终复减欢趣”自问自答,表明即使在雨天,酒宴依然能带来欢乐,但同时也暗示了聚会的欢乐可能因雨而稍减。
“子侄既满前,稍稍相笑语”描绘了侄子们围绕在诗人身边,相互间谈笑风生的温馨画面。诗人接着说“共言见面稀,无月亦良聚”,强调了这次相聚的珍贵,即使没有明月照亮,也足以成为美好的回忆。这种对相聚时光的珍惜之情,体现了诗人对亲情的深厚情感。
“烛花剪欲尽,络纬语庭树”两句,通过烛光即将熄灭和庭树上络纬(一种昆虫)的鸣叫,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相聚即将结束的氛围。最后,“云开月已高,还照人归去”则以月升至高处,预示着聚会即将结束,亲人们将各自归家,留下的是对未来的期盼与对这次相聚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雨夜聚会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