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和二叔父少监入馆见赐诗赏析

和二叔父少监入馆见赐诗

宋 · 晁补之
楩楠要是晚方成,雄朔遗风世共惊。
屑去未惊容必去,逃名还自得高名。
歌行元白辞涛壮,书画钟王笔势精。
乘马辎车何足算,不将稽古愧桓荣。

拼音版原文

piánnányàoshìwǎnfāngchéngxióngshuòfēngshìgòngjīng

xièwèijīngróngtáomíngháigāomíng

xíngyuánbáitāozhuàngshūhuàzhōngwángshìjīng

chéngchēsuànjiāngkuìhuánróng

注释

楩楠:优质木材,比喻有才华的人。
雄朔:北方的豪杰,指有影响力的人物。
屑去:碎屑离去,比喻不追求世俗名利。
稽古:考察古代,指刻苦学习古人学问。

翻译

楩楠若是经历长久才能成材,北方豪杰遗留的风尚令人惊叹。
即使碎屑离去也不惊慌,因为本就无意于世俗名利,反而因此获得了更高的声誉。
诗歌和书法如同元白的豪放与钟王的精湛,展现了他们的才情。
乘坐马车或辎车又算得了什么,若不效仿古人刻苦学习,怎能不愧对像桓荣那样的学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题为《和二叔父少监入馆见赐诗》。诗中表达了对楩楠树木晚成而品质出众的赞美,暗示人才亦如楩楠,需要经历磨砺才能展现出非凡才能。首句“楩楠要是晚方成”寓言式地揭示了这个道理。

接着,诗人提到“雄朔遗风世共惊”,强调了这种人才的影响力,他们的风格和精神让世人惊叹。颔联“屑去未惊容必去,逃名还自得高名”进一步阐述,真正的贤者不追求表面的赞誉,反而能赢得更高的声望。

颈联“歌行元白辞涛壮,书画钟王笔势精”则以元白诗歌的豪放和钟王书法的精湛为例,赞扬了才子们的艺术造诣。尾联“乘马辎车何足算,不将稽古愧桓荣”表达了对深入学习和敬仰古人的推崇,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学问之道,以此来表达对二叔父的敬佩,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未能像桓荣那样勤于学习的自谦。

整首诗通过比喻和个人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才成长和品德修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学术研究的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