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致仕张郎中春昼
旧因莼菜求长假,新为杨枝作短行。
不祷自安缘寿骨,深藏难没是诗名。
浅斟杯酒红生颊,细琢歌词稳称声。
蜗壳卜居心自放,蝇头写字眼能明。
盛衰阅过君应笑,宠辱年来我亦平。
跪履数从圯下老,逸书闲问济南生。
东风屈指无多日,只恐先春鶗鴃鸣。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朝时期创作的,名为《和致仕张郎中春昼》。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投绂归来万事轻”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一种超脱和放下,万事皆可视为轻。接下来,“消磨未尽只风情”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生活态度,似乎只有与自然的交流才是持久而真挚的情感。
“旧因莼菜求长假,新为杨枝作短行”两句,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比照,表明诗人对于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他如何以写诗作为与自然对话的一种方式。这里的“旧因莼菜求长假”,可能是指以前曾经因为某些事物而请求延长休息或逃避现实的情形;而“新为杨枝作短行”则表明现在诗人通过写作短小的诗句来纪录和感受自然之美。
“不祷自安缘寿骨,深藏难没是诗名”一句,可理解为诗人的内心世界与他的生活状态相融合,他的平静来自于对命运的接受,而非求助于外在的神灵或权威。这里的“诗名”,可能指的是诗人对于自己诗歌艺术追求的一种自我认同。
以下几句:“浅斟杯酒红生颊,细琢歌词稳称声。蜗壳卜居心自放,蝇头写字眼能明。”则描绘了诗人的日常生活:品味美酒、精心创作、隐居生活以及专注书写的场景,这些都是他个人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盛衰阅过君应笑,宠辱年来我亦平”两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脱功名利禄的心态,无论是荣誉还是挫折,诗人都能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最后,“跪履数从圯下老,逸书闲问济南生。”则可能是在提及诗人的日常活动,或许是在回忆某些往事。
整首诗的结尾:“东风屈指无多日,只恐先春鶗鴃鸣。”通过对春天即将到来的预感和担忧,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可能过早消逝的担心。这里的“东风”是春天的象征,而“屈指无多日”则强调时间的紧迫性。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他独特的人生哲学,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生活状态的真实反映,传达了一种超然于世俗纷争之上的淡定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