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乾明观(其三)
宋末元初 · 杨公远
多谢老弥明,金芽石鼎烹。
一瓯浮雪白,两腋觉风清。
齿颊回真味,诗联悟道情。
北窗高卧处,魂梦到蓬瀛。
一瓯浮雪白,两腋觉风清。
齿颊回真味,诗联悟道情。
北窗高卧处,魂梦到蓬瀛。
注释
老弥明:对年长而有智慧的人的尊称。金芽:指上等茶叶。
石鼎:古代用于煮水或烹茶的石头器具。
一瓯:古时计量杯中物的量词,相当于现代的一杯。
浮雪:形容茶汤洁白如雪。
两腋:腋窝,这里指身体的感觉。
真味:指茶的原汁原味。
诗联:对联式的诗句。
道情:指人生哲理或道家思想。
北窗:北边的窗户,常寓意隐居或闲适生活。
蓬瀛:古代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翻译
感谢您,老弥明,用珍贵的金芽在石鼎中烹煮。一杯茶如白雪浮于水面,喝下后感觉两腋间清风拂过。
品尝出茶叶的真实滋味,读诗联时领悟了人生的道理。
在北窗边高卧休息,梦中我仿佛来到了仙境蓬瀛。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杨公远所作,名为《寓乾明观(其三)》。从字里行间,可感受到诗人在乾明观内品茶、烹食之余,对自然美景和道法修养的深刻体验与情感抒发。
"多谢老弥明,金芽石鼎烹。"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佛家僧侣准备食品的感激之情,以及对精致茶食的赞美。在古代文化中,"金芽"往往指的是上好的茶叶,而"石鼎"则象征着纯净无污染的烹煮方式。
"一瓯浮雪白,两腋觉风清。" 这里描绘了一杯清澈如雪的茶水,以及诗人在饮茶后感受到的清凉与舒适。"两腋觉风清"则暗示了内心的清净与平和。
"齿颊回真味,诗联悟道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通过品味美食与吟咏诗词,领悟到生命真谛和佛法深意。"齿颊"指的是口腔的感受,而"真味"则是对生活本质的体验;"道情"则是对宇宙、自然乃至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北窗高卧处,魂梦到蓬瀛。" 最后两句,诗人形容自己在高窗就寝之地,灵魂仿佛飘渺到了遥远的蓬莱仙境。这不仅是对物质世界超脱的表达,也是对精神追求的一种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茶、食与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灵宁静和哲思的过程。同时,这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观念,即将个人情感与宇宙万物相连,通过对世间之物的欣赏来达到精神上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