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次韵翁子秀移竹赏析

次韵翁子秀移竹

宋 · 李处权
尝读东坡诗,不可居无竹。
况此真琅玕,一一温如玉。
得非瑶池种,阿母所爱育。
一日三封植,近之谁敢触。
山僧不知贵,遣送如薪束。
坐成阮家林,色映兵厨醁。
主人何必问,抱琴来就宿。
此君不须多,潇洒数竿足。
却笑陶元亮,但采东篱菊。

拼音版原文

chángdōngshīzhú

kuàngzhēnlánggānwēn

fēiyáochízhǒngāsuǒài

sānfēngzhíjìnzhīshuígǎnchù

shānsēngzhīguìqiǎnsòngxīnshù

zuòchéngruǎnjiālínyìngqiūchú

zhǔrénwènbàoqínláijiù宿

jūnduōxiāoshù竿gān

quèxiàotáoyuánliàngdàncǎidōng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处权的作品,名为《次韵翁子秀移竹》。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东坡(苏轼)诗歌中提到的不可无竹的情感共鸣,同时也展示了自己对高贵竹子的赞美。

“尝读东坡诗,不可居无竹。”这两句引自苏轼的诗作,表明了住处必须有竹的理念。接着,“况此真琅玕,一一温如玉。”这里将竹子比喻为珍贵的琅玕(一种美丽的玉器),每一竿都像温润的玉石一样,显示出诗人对这种高贵竹子的赞赏。

“得非瑶池种,阿母所爱育。”这两句暗示这类竹子可能是来自神话中的瑶池(仙境中的一处美丽的地方),并且受到母亲般的精心培育。接下来的“一日三封植,近之谁敢触。”则描绘了这种珍贵竹子的栽种过程,一天内需要三次封护,显示出其价值不容侵犯。

“山僧不知贵,遣送如薪束。”这里诗人自比为山中不识世事的和尚,将这些贵重的竹子视同普通的柴火一样送来。紧接着,“坐成阮家林,色映兵厨醁。”则形象地描绘了竹子被栽种后形成的小林,它们的颜色反射在军营的酒器上。

“主人何必问,抱琴来就宿。”诗人邀请竹子的拥有者,无需多言,只需带着琴来此处居住。最后,“此君不须多,潇洒数竿足。”表达了即使是少量的这类竹子也已经足够,而“却笑陶元亮,但采东篱菊。”则是在提到自己比起唐代诗人陶渊明和元稹来,更乐于采摘园中的菊花。

整首诗通过对高贵竹子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他超脱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