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女弹筝歌
唐 · 顾况
郑女八岁能弹筝,春风吹落天上声。
一声雍门泪承睫,两声赤鲤露鬐鬣。
二声白猿臂拓颊,郑女出参丈人时。
落花惹断游空丝,高楼不掩许声出,羞杀百舌黄莺儿。
一声雍门泪承睫,两声赤鲤露鬐鬣。
二声白猿臂拓颊,郑女出参丈人时。
落花惹断游空丝,高楼不掩许声出,羞杀百舌黄莺儿。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郑女:指代女主角,郑家的女儿。筝:古代的一种弦乐器。
雍门:古代乐曲名,常用来形容悲伤的音乐。
承睫:触动眼睫毛,形容情感深沉。
赤鲤:红色的鲤鱼,比喻女子的灵动。
露鬐鬣:露出鱼鳍和鳞片,形容音乐的生动。
白猿:神话中的动物,这里形容女子的手指灵活。
臂拓颊:手臂贴着脸颊,形容专注演奏。
丈人:古代对长辈的尊称。
落花:比喻女子的琴声轻盈。
游空丝:飘荡在空中的细丝,形容筝音悠扬。
高楼:高耸的建筑,暗示环境清幽。
羞杀:使...感到羞愧。
百舌黄莺:鸟名,以其鸣声多变著称。
翻译
郑家女孩八岁时就能弹奏古筝,她的筝音如春风般从天而降。第一声筝音响起,如雍门悲歌触动眼睫毛,第二声像赤鲤跃动露出鱼鳍和鳞片。
第三声唤起白猿伸展臂膀,脸颊贴着筝弦,那时她去拜见长辈。
筝声如落花牵动空中游丝,高楼上的人也不忍心遮住她的声音,连黄莺都感到羞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仅八岁的郑女,技艺高超地演奏着古筝。诗中的“春风吹落天上声”表达了她的筝艺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仿佛能引下天上的仙乐。而后续几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她筝声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比如让雍门之下的听者潸然泪下,让赤鲤露出了水面惊叹,让白猿停下觅食抬头聆听。诗人还以“郑女出参丈人时”强调了她的才华超群,甚至在众多长者中也能脱颖而出。
接下来的“落花惹断游空丝”则是对她筝声所起的效果做了生动的描绘,那些飘散的花瓣仿佛被她的音乐线索连接,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至于“高楼不掩许声出”,则表达了郑女筝声的穿透力,即使在高高的楼上也能清晰地传递出去。而最后一句“羞杀百舌黄莺儿”则是对她技艺的最高赞誉,意味着她的演奏甚至让百鸟中的黄莺儿都感到自愧不如,从而沉默不语。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展现了郑女非凡的筝艺才华,以及她音乐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