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夔君任题予诗卷和韵
诗卷隔岁看,殷勤续题字。
顽石阅颓波,昨味了不异。
悠悠防日损,汲汲恐失志。
绸缪五交外,僮仆见真意。
作欢未渠央,已复感离思。
跬步争滑坡,遑暇顾违世。
琐琐恩怨空,心光炯初地。
东坡别季常,贻诗寓微诣。
各期检缺失,黾勉别后事。
端有真不灭,文字特馀寄。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名为《伯夔君任题予诗卷和韵》。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伯夔君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
诗的开篇“晚岁相因依,恩缘岂微细”,描绘了两位老友在晚年相互依靠的情景,强调了他们之间深厚的缘分并非小事。接着,“诗卷隔岁看,殷勤续题字”表明了诗人对旧诗卷的珍视,每年都会仔细阅读,并在上面添上新的题字,体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持续热情。
“顽石阅颓波,昨味了不异”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时光的流逝,即使岁月变迁,但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并未改变。“悠悠防日损,汲汲恐失志”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警觉,担心自己会因忙碌而忘记初心。
“绸缪五交外,僮仆见真意”说明了诗人与伯夔君之间的交往不仅仅是表面的应酬,而是深入心灵的交流,连仆人都能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真诚情感。“作欢未渠央,已复感离思”表达了相聚时的欢乐,但转眼间又因离别而生出思念之情。
“跬步争滑坡,遑暇顾违世”形象地描绘了两人在追求诗歌道路上的艰难与执着,即使面临困难也不愿放弃。“琐琐恩怨空,心光炯初地”则表明了诗人认为在真正的友谊和追求中,琐碎的恩怨并不重要,内心的光芒才是永恒的。
最后,“东坡别季常,贻诗寓微诣”引用苏轼与好友季常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友情与诗歌创作的重要性。“各期检缺失,黾勉别后事”表达了诗人与伯夔君各自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通过反思和努力,弥补过去的不足,继续前进。“端有真不灭,文字特馀寄”则以坚定的信念收尾,坚信真挚的情感和文字的力量是永恒的,即使在分别之后,这些作品仍能寄托彼此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情地展现了诗人与伯夔君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共同追求和坚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