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黄贞甫读书灵隐寺禅楼赋赠赏析

黄贞甫读书灵隐寺禅楼赋赠

明 · 佘翔
之子穷经处,高楼拱翠峦。
龙疑盘洞壑,凤欲啄琅玕。
星斗挥毫乱,烟霞拂枕寒。
支床鸡骨在,临别劝加餐。

鉴赏

这首明代佘翔的《黄贞甫读书灵隐寺禅楼赋赠》描绘了一幅文人学子在静谧禅院苦读的场景。首句“之子穷经处”,以“之子”代指勤奋好学的人,点出主人公在深研经典之处。“高楼拱翠峦”则写出读书之地的环境优美,禅楼矗立于青翠山峦之间,增添了一份宁静与高洁的气息。

接下来的两句“龙疑盘洞壑,凤欲啄琅玕”运用了象征手法,龙盘曲于洞壑,寓意主人公如龙潜心学问;凤凰欲啄琅玕(美玉),比喻其志向高远,追求知识的光芒。这两句寓言生动,富有诗意。

“星斗挥毫乱,烟霞拂枕寒”进一步描绘夜晚读书的情景,星光闪烁仿佛在笔下纷飞,而寒意透过烟霞拂过枕席,暗示了读书人的专注和刻苦。

最后,“支床鸡骨在,临别劝加餐”以日常细节收尾,鸡骨散落在床边,暗示主人公废寝忘食的程度,而临别时的“劝加餐”则流露出朋友对他的关怀,也暗含着对学问之路的坚韧与毅力的赞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性的表达,展现了读书人黄贞甫在灵隐寺禅楼苦读的场景,既有对学问的敬仰,也有对友情的珍视。

词语解释

洞壑的意思:(1).深谷。 汉 班固 《西都赋》:“超洞壑,越峻崖。”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其居也:左激水,右高岑,背洞壑,对芳林。” 清 唐孙华 《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上捫星辰若有路,下临洞壑疑无蹊。”(2).洞穴。旧指仙人所居之处。 唐 沉佺期 《岳馆》诗:“洞壑仙人馆,孤峯玉女臺。” 唐 宋之问 《嵩山石淙侍宴应制》诗:“离宫秘苑胜 瀛洲 ,别有仙人洞壑幽。”...

高楼的意思:◎ 高楼 gāolóu[tower block;tall building] 高层的住宅大楼或办公大楼...

高楼的意思:◎ 高楼 gāolóu[tower block;tall building] 高层的住宅大楼或办公大楼...

骨在的意思:羹的俗称。 宋 陈造 《房陵》诗之八:“农闲閭里有逢迎,白饮傍边骨在羹。老稚不妨顽过日,边头难得是升平。”自注:“俗谓戏曰顽,羹曰骨在。”...

挥毫的意思:[释义](动)〈书〉指用毛笔写字或画画儿。 [构成]动宾式:挥|毫 [例句]他即兴挥毫作画。(作谓语)...

鸡骨的意思:(1).鸡的骨头。古时或用以占卜。 唐 柳宗元 《柳州峒氓》诗:“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宋 苏轼 《雷州》诗之一:“呻吟殊未央,更把鸡骨灼。”参见“ 鸡卜 ”。(2).比喻嶙峋瘦骨;瘦弱的身体。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二折:“虽然堂上公婆亲做主,你也不合容他便出门,只今强扶鸡骨投何地,你敢巧画蛾眉别嫁人。”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一:“会丁内艰,前后哀毁鸡骨。”《虞初新志》卷一引 清 无名氏《小青传》:“今兹鸡骨,殆復难支。”...

加餐的意思:[释义](1) (动)一日三餐之外再加吃餐点;特指某些中小学校课间给学生吃一次点心。 (2) (名)指加吃的餐点。 [构成]动宾式:加|餐...

琅玕的意思:◎ 琅玕 lánggān(1) [a stone resembling pearl;white carnetian]∶似玉的美石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汉· 张衡《四愁诗》(2) [jade tree]∶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其实似珠;比喻珍贵、美好之物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山海经》(3) [green bamboo]∶翠竹的美称剖劈青琅玕,家家盖墙屋。——唐· 白居易诗...

临别的意思:即将分别、告别的意思。...

穷经的意思:谓极力钻研经籍。 唐 韩偓 《再思》诗:“近来更得穷经力,好事临行亦再思。”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梁灏八十二作大魁》:“白首穷经,少 伏生 之八岁。” 清 黄宗羲 《陈葵献偶刻诗文序》:“吾友 陈葵献 ,汲古穷经,聚同志为经会。”...

星斗的意思:◎ 星斗 xīngdǒu[stars] 星的总称满天星斗...

烟霞的意思:◎ 烟霞 yānxiá[mist and clouds in the twilight] 烟雾和云霞,也指“山水胜景”...

支床的意思:(1).支撑在床上。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戎 、 和嶠 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 王 鸡骨支牀, 和 哭泣备礼。”(2).语出《史记·龟策列传》。后用作典故。 唐 王维 《春日上方即事》诗:“鳩形将刻杖,龟壳用支牀。”此喻养生延年。 清 顾炎武 《过朝邑王处士建常》诗:“黄鵠山川意,相随万里翔。谁能三十载,龟壳但支牀?”此喻守志不移。参见“ 支牀有龟 ”。...

之子的意思:这个人。《诗·周南·汉广》:“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郑玄 笺:“於是子之嫁,我愿秣其马。” 晋 潘岳 《悼亡诗》:“之子归穷泉,重壤永休隔。” 金 元好问 《寄赠庞汉》诗:“之子贫居久,诗文日有功。” 清 方文 《李临淮玄素招集松筠阁》诗:“之子蓄奇怀,中宵肆良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