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宿西山修下元斋咏赏析

宿西山修下元斋咏

唐 · 于鹄
幽人在何处,松桧深冥冥。
西峰望紫云,知处安期生。
沐浴溪水暖,新衣礼仙名。
脱屐入静堂,绕像随礼行。
碧纱笼寒灯,长幡缀金铃。
林下听法人,起坐枯叶声。
启奏修律仪,天曙山鸟鸣。
分行布菅茅,列坐满中庭。
持斋候撞钟,玉函散宝经。
焚香开卷时,照耀金室明。
投简石洞深,称过上帝灵。
学道能苦心,自古无不成。

拼音版原文

yōurénzàichùsōngguìshēnmíngmíng
西fēngwàngyúnzhīchùānshēng

shuǐàixīnxiānmíng
tuōjìngtángràoxiàngsuíxíng

shālónghándēngchángfānzhuìjīnlíng
línxiàtīngrénzuòshēng

zòuxiūtiānshǔshānniǎomíng
fēnxíngjiānmáolièzuòmǎnzhōngtíng

chízhāihòuzhuàngzhōnghánsànbǎojīng
fénxiāngkāijuànshízhào耀yàojīnshìmíng

tóujiǎnshídòngshēnchēngguòshànglíng
xuédàonéngxīnchéng

注释

幽人:隐士。
松桧:松树和桧树,常绿乔木,象征幽静的环境。
冥冥:幽暗、深远。
西峰:西方的山峰。
紫云:紫色的云彩,常象征神秘或祥瑞。
安期生: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沐浴:洗澡,这里指净身以示虔诚。
新衣:新换的衣服,表示尊敬。
礼仙名:以仪式致敬仙人之名。
脱屐:脱去鞋子,表示进入圣地的尊重。
静堂:安静的殿堂,通常指寺庙或道观的主殿。
碧纱:绿色的纱帐,常用于遮挡或装饰。
寒灯:微弱的灯光,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长幡:长长的旗子,宗教场所中常见的装饰物,常挂有铃铛。
金铃:金色的铃铛,随风摇动发出声响。
林下:树林之中。
法人:在此指传授佛法的人。
起坐:起身与坐下,形容听法者的动作。
枯叶声:落叶落地的声音,营造出宁静的自然环境。
启奏:开始进行,这里指早晨的修行活动。
修律仪:遵循修行的规则与仪式。
天曙:天色破晓,黎明时分。
山鸟鸣:山中的鸟儿开始鸣叫。
分行:分开排列。
菅茅:一种草本植物,这里用来做间隔或座位。
中庭:庭院的中央。
持斋:遵守斋戒,不吃荤腥等。
候撞钟:等待晨钟的敲响,作为一天修行的开始。
玉函:玉制的盒子,常用于存放贵重物品。
宝经:珍贵的经书。
焚香:点燃香火,用于祭祀或净化心灵。
开卷:打开经卷阅读。
金室:金色的房间,比喻光线明亮的室内空间。
投简:投放简牍,古代书写用的竹片或木片,这里指许愿或祈祷。
石洞深:深邃的石洞,象征神秘或神圣的地方。
上帝灵:上天的神灵,指最高的神祇。
学道:学习修道或修行。
苦心:刻苦用心,付出极大的努力。

翻译

隐士在何方,松树桧树深处幽暗不明。
向西山峰望去,紫云缭绕之处应是安期生所居。
在溪水中沐浴感受水的温暖,换上新衣以示对仙人的敬意。
脱鞋进入静谧的殿堂,绕着佛像跟随礼仪行走。
绿色的纱帐笼罩着微寒的灯光,长幡上挂着金铃叮咚作响。
在树林下听讲佛法的人们,起身坐下间枯叶沙沙作响。
晨起修行遵循戒律,天边泛白时山鸟开始啼鸣。
用菅茅分隔出修行之地,众人排列坐满了庭院。
持守斋戒等待晨钟敲响,玉盒中散放着珍贵的经文。
点燃香火翻开经卷之时,金光闪耀照亮了整个房间。
将祈愿的简牍投入深邃的石洞,称颂上天神灵的威德。
学道之人若能刻苦用心,自古以来没有不能成功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深山中修行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如“松桧深冥冥”、“西峰望紫云”等,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与世隔绝的氛围。同时,诗中的“沐浴溪水暖”、“新衣礼仙名”、“碧纱笼寒灯”等句子,则展示了隐者日常修行生活的宁静和神圣。

诗中还透露出一种对道法修持的虔诚与敬畏,如“脱屐入静堂”、“绕像随礼行”、“启奏修律仪”、“焚香开卷时”等,表明隐者对宗教仪式有着深厚的理解和遵守。诗人通过“学道能苦心,自古无不成”的句子,传达了一种坚信不移、持之以恒的修行态度。

整首诗语言醇雅,意境清新,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自然与精神世界和谐统一的追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