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感怀十七首(其十六)赏析

感怀十七首(其十六)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人饮浊河水,不食古井泉。
古井非不清,浊河诚有源。
大人略细故,琐琐安足论。
鹦鹉立樊笼,焉用能人言。
苍鹰无羽仪,一日翔九天。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创作的《感怀十七首》中的第十六首。诗中以“人饮浊河水,不食古井泉”开篇,对比了两种不同的生活选择,暗示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接着,“古井非不清,浊河诚有源”,进一步强调了选择的重要性,指出清澈的古井水并非不纯净,而浑浊的河水却有其源头。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社会风气和个体选择的深思。

“大人略细故,琐琐安足论”,则揭示了在权势与细节之间的抉择,暗示了对那些只关注表面小事而忽视根本问题的人的批评。最后,“鹦鹉立樊笼,焉用能人言。苍鹰无羽仪,一日翔九天”,以动物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对盲目模仿与追求高远目标的思考。鹦鹉虽能言,但被囚于樊笼,失去了自由;苍鹰虽无华丽的羽毛,却能在天空自由翱翔,象征着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在的品质和自由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和个人选择的独到见解,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