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澶州孙司理
宋 · 祖无择
明道二年同夏课,四人两举尽登科。
孤寒惟子辛勤甚,虚薄伊余忝窃多。
宦路驱驰今各自,名场出处旧相过。
感今怀旧无憀赖,不觉临风发浩歌。
孤寒惟子辛勤甚,虚薄伊余忝窃多。
宦路驱驰今各自,名场出处旧相过。
感今怀旧无憀赖,不觉临风发浩歌。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明道二年:宋仁宗明道二年。夏课:夏季的科举考试。
两举:两次考试。
尽登科:全部考上。
孤寒:孤独贫寒。
辛勤甚:非常勤奋。
虚薄:才疏学浅。
忝窃多:取得成绩不多,有愧于他人。
宦路:仕途。
驱驰:奔波劳碌。
出处:进退、升迁。
相过:相互走动。
无憀赖:无所依靠,内心苦闷。
临风:面对着风。
浩歌:大声歌唱。
翻译
在明道二年的夏天考试中,我们四个人都考上了两次,全部过关。只有你身处孤寒之中,却格外勤奋,相比之下,我取得的成绩显得微不足道。
如今我们在仕途上各自奔波,但过去在考试场上曾相互扶持走过。
感慨现在,怀念过去,心中空落无依,不知不觉间对着风吟唱起激昂的歌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祖无择所作的《寄澶州孙司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孙司理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佳绩的祝贺,以及他们各自仕途奔波的感慨。首句“明道二年同夏课”点明了时间背景,即他们在明道二年的夏天一同参加科举考试。接下来的“四人两举尽登科”描绘了四个人中有两人同时高中,显示出友人的才华和幸运。
诗人感慨自己“孤寒惟子辛勤甚”,称赞孙司理勤奋刻苦,而自己则感到“虚薄伊余忝窃多”,表达出对自己地位不高、才能不足的自谦。接着,诗人提到他们虽然现在各奔前程,“宦路驱驰今各自”,但昔日的友情和相互扶持并未改变,“名场出处旧相过”。
最后两句“感今怀旧无憀赖,不觉临风发浩歌”,诗人抒发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只能借着清风,放声高歌,寄托自己的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赞赏,也有对自己人生的反思,体现了宋诗的深沉与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