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安抚
宋 · 刘敞
伏波喜功名,南伐终不返。
死馀薏苡谤,生恨鹪鸟晚。
干戈非一方,智勇易谋显。
富贵谁不然,枯荣子何反。
冥冥炎州隔,杳杳天道远。
荆楚犹古风,招魂动哀挽。
从人除忧谤,不得志者罕。
死馀薏苡谤,生恨鹪鸟晚。
干戈非一方,智勇易谋显。
富贵谁不然,枯荣子何反。
冥冥炎州隔,杳杳天道远。
荆楚犹古风,招魂动哀挽。
从人除忧谤,不得志者罕。
鉴赏
这首诗《徐安抚》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历史人物伏波的典故,表达了对功名与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首句“伏波喜功名,南伐终不返”以伏波将军为例,点明了追求功名的英雄最终未能返回的主题。伏波,即马援,其南征平叛,立下赫赫战功,却未能回到家乡,隐含着功业与生命不可兼得的无奈。
接着,“死馀薏苡谤,生恨鹪鸟晚”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功名之后的评价问题。薏苡事件是古代典故,比喻因误解或嫉妒而产生的诽谤。生前的遗憾和死后留下的污名,反映了人性复杂的一面。
“干戈非一方,智勇易谋显”指出战争并非单方面的冲突,智慧与勇气在对抗中往往能显现出来。这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也暗含了对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关系的思考。
“富贵谁不然,枯荣子何反”则提出了一个普遍的人生哲学问题: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人生的起落都是自然规律,没有例外。这句话揭示了人生的无常性和命运的不可控性。
“冥冥炎州隔,杳杳天道远”描绘了一种超脱现实、探寻宇宙真理的意境。在深邃的宇宙中,人间的纷扰显得微不足道,引人思考生命的意义与宇宙的奥秘。
最后,“荆楚犹古风,招魂动哀挽”将话题转回现实,提到荆楚之地仍然保留着古老的风俗习惯,通过招魂仪式表达对逝者的哀思。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生死轮回的感慨。
“从人除忧谤,不得志者罕”总结全诗,强调了面对流言蜚语时,人们通常会选择沉默或行动来消除误解,但真正能够实现志向的人并不多见。这句话蕴含了对现实社会中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生活现象的反思,探讨了功名、命运、人生哲学等多个层面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