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周梨庄戴笠图
前朝文献在君家,著作欲继先公志。
秣陵藏书谁最多,读画楼中高嵯峨。
捃拾能笺五代史,时谈遗事如悬河。
董狐有志我未逮,三百年中谁记载。
汉史应须属紫阳,元人岂解尊昭代。
青溪水阁閒相期,笔削相将乘此时。
王猛犹能存正朔,许衡那得配先师。
栖霞之山好林樾,更为同人开理窟。
片言亦可成春秋,一画自能知日月。
閒来戴笠将何之,遣谷逍遥若有思。
接舆髡首且相对,佯狂于道亦良宜。
鉴赏
此诗《题周梨庄戴笠图》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周梨庄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其深沉的学问追求与独立的人格精神。
首句“梨庄本是青云器”,以梨庄比喻周梨庄,暗示其本应有高远的志向和卓越的才华,如同可以直冲云霄的器物。然而,“四十于今犹未仕”一句转折,点出周梨庄至今尚未入仕为官,流露出一种无奈与遗憾。
接着,“前朝文献在君家,著作欲继先公志”两句,赞扬周梨庄家中藏有丰富的前朝文献,并表达了他希望继承先辈的志向,继续进行学术研究和著述的愿望。
“秣陵藏书谁最多,读画楼中高嵯峨”两句,通过对比秣陵(南京)的藏书量以及读画楼的高耸,进一步强调了周梨庄在学术上的追求和成就。
“捃拾能笺五代史,时谈遗事如悬河”两句,赞美周梨庄搜集整理五代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他谈论历史遗事时滔滔不绝的口才。
“董狐有志我未逮,三百年中谁记载”两句,以晋国史官董狐为例,表达了对周梨庄未能像董狐那样记录历史的遗憾,同时也提出了疑问,三百年间谁能像周梨庄一样记录历史?
“汉史应须属紫阳,元人岂解尊昭代”两句,提到汉代史官司马迁(字子长,号太史公,后世称其为“史记之父”,故称“紫阳”),并批评元代学者未能尊重并传承前代文化。
“青溪水阁閒相期,笔削相将乘此时”两句,预示着周梨庄将在宁静的青溪水阁中,以笔为刀,记录历史,把握时机。
“王猛犹能存正朔,许衡那得配先师”两句,以东晋名臣王猛和元代学者许衡为例,表达对周梨庄能够坚守正统、传承文化的期望。
“栖霞之山好林樾,更为同人开理窟”两句,描绘了栖霞山的美好景色,以及周梨庄为同道中人开辟智慧之源的愿景。
“片言亦可成春秋,一画自能知日月”两句,强调了言语和笔墨的力量,即使是一句话或一笔画,也能蕴含深远的意义。
最后,“閒来戴笠将何之,遣谷逍遥若有思”两句,通过描述周梨庄闲暇时戴笠出游的情景,表现了他的自由自在和深思熟虑。
“接舆髡首且相对,佯狂于道亦良宜”两句,引用古代隐士接舆的例子,赞扬周梨庄虽身处尘世,却能保持独立人格,以佯狂的态度面对世俗,这是非常合适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周梨庄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其学术追求、人格魅力以及对历史文化的传承的赞赏,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社会和文化传承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