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密道中怀古
地倾潍水北,山断穆陵东。
破冢馀残甓,荒蹊足转蓬。
燕齐旧悬隔,不接马牛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通过自然景观的描述,映射出时间的流转和世事的兴衰。首句“十二全齐势,兴亡俯仰中”便奠定了全诗的历史感基调,暗示着在广阔的时间长河中,一切兴盛与衰败都显得如此短暂和微不足道。
接下来,“地倾潍水北,山断穆陵东”两句,以地理方位的变化,象征着历史的转折点。潍水北倾,穆陵东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壮丽与雄浑,也暗含了历史格局的变动与更迭。这种自然景观的描绘,往往能激发人们对历史变迁的深思。
“破冢馀残甓,荒蹊足转蓬”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历史的沉寂与荒凉感。破败的古墓,残留的砖石,以及长满野草的小径,都是历史痕迹的直接体现,它们无声地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现在的荒芜。蓬草随风摇曳,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寓意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最后,“燕齐旧悬隔,不接马牛风”以地域的对比,强调了历史的分野与隔阂。燕齐两地,虽曾紧密相连,但如今却如同被无形的界限所隔开,连马牛都无法自由往来。这不仅是对地理空间的描述,更是对历史情感的深刻揭示,表达了对过去和谐共处状态的怀念与对当前分裂状态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潍密道中怀古》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反思,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词语解释
俯仰的意思:[释义](动)〈书〉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 [构成]并列式:俯+仰 [例句]随人俯仰。(作谓语)俯仰由人(比喻一切受人支配)。(作谓语)...
马牛的意思:(1).马和牛。《书·费誓》:“无敢寇攘,踰垣墙,窃马牛。” 唐 韩愈 《获麟解》:“然麟之为物,不畜於家,不恒有於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2).牛马。比喻迫于生活供人驱使从事艰苦劳动的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尊堂病废,不能理家人生产;弟坐食,一无所操作,贤夫妇何为作马牛哉!” 蒋智由 《有感》诗:“凄凉读尽 支那 史,几箇男儿非马牛!”...
十二的意思:(1).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
兴亡的意思:◎ 兴亡 xīngwáng[rise and fall (of a nation)] 兴盛与衰亡...
悬隔的意思:◎ 悬隔 xuán’gé[be separated by a great distance;be far apart] 离得很远南北悬隔...
燕齐的意思:指 战国 时 燕国 和 齐国 。后亦泛指其所在地,即今 河北 、 山东 一带。《史记·封禅书》:“求 蓬莱 安期生 莫能得,而海上 燕 齐 怪迂之方士多更来言神事矣。” 南朝 陈 张正见 《赋得韩信》:“ 淮阴 总 汉 兵, 燕 齐 擅远声。” 元 关汉卿 《调风月》第一折:“ 燕燕 则理会得龙蟠虎踞灭 燕 齐 ,谁会甚儿婚女聘成 秦 晋 。” 清 陈维崧 《满江红·汴京怀古》词:“其中贮: 邯郸 歌舞, 燕 齐 技击。”...
转蓬的意思:随风飘转的蓬草。《后汉书·舆服志》:“上古圣人,见转蓬始知为轮。”《文选·曹植<杂诗>》:“转蓬离本根,飘颻随长风。” 李善 注引《说苑》:“ 鲁哀公 曰:秋蓬恶其本根,美其枝叶,秋风一起,根本拔矣。” 唐 岑参 《送祁乐归河东》诗:“鸟且不敢飞,子行如转蓬。”《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打击不算大,狼狈如转蓬。”...
马牛风的意思:(1).马牛奔逸。语出《书·费誓》:“马牛其风。” 蔡沉 集传:“马牛风逸。” 宋 苏辙 《汝南示三子》诗:“饮食粗便鱼稻足,音尘不隔马牛风。” 明 孙仁孺 《东郭记·战必胜》:“ 齐 人煞诞,马牛风不及边关,无端侵越我江山。” 清 周亮工 《送季介庵吕素岩北还》诗:“雪里难寻鸿雁跡,尘中谁辨马牛风。”(2).无关系,不相干。 宋 杨万里 《谢张子仪尚书寄天雄附子百果十包》诗:“今古交情市道同,转头立地马牛风。”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三折:“色缘有深意,谁谓马牛风?” 清 王韬 《臆谭·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