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闻变(其八)赏析

闻变(其八)

明 · 陈邦彦
榆关春老草芊芊,列骑如云荷戟眠。
不向运河留一线,可谁飞挽佐三边。
西凉士马终怀晋,索部鱼羊解扰燕。
南北安危忧不细,早腾恩诏到居延。

鉴赏

这首诗《闻变(其八)》由明代诗人陈邦彦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关局势的紧张与复杂,以及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

首句“榆关春老草芊芊”以春天的景象开篇,榆关即山海关,春色已老,草木茂盛,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萧瑟的氛围,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变故。接着“列骑如云荷戟眠”一句,描绘了一幅边关将士枕戈待旦的画面,他们如同云朵般密集,手持长戟,随时准备应战,展现了军纪严明、备战充分的状态。

“不向运河留一线”一句,暗指边关与内地的联系被切断,运河作为交通要道,一旦封锁,意味着信息传递和物资补给的中断,对边防至关重要。而“可谁飞挽佐三边”则表达了对无法及时支援边疆的无奈与担忧,凸显了边关局势的严峻。

接下来,“西凉士马终怀晋,索部鱼羊解扰燕”两句,运用典故,借历史事件来影射现实,暗示边疆地区虽有外敌侵扰,但人心未失,仍然怀有对中原的忠诚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边疆民族与中原之间的复杂关系,既有冲突也有交融。

最后,“南北安危忧不细,早腾恩诏到居延”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整体安全的深切忧虑,并呼吁朝廷尽快采取行动,派遣援军,稳定局势。居延,古代地名,此处泛指边疆地区,强调了对边防的重视与关注。

整首诗通过对边关局势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与责任感,以及对边疆稳定和平的渴望。语言凝练,情感深沉,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敏锐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