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三夜扈从功德寺陪李渐庵大司寇王忠铭徐检庵二学士登金山对月二首(其一)
明 · 于慎行
长杨别苑碧山头,扈跸登临暮霭收。
正惜岩花过九日,却怜湖月似中秋。
楼台近映沧波出,灯火深回翠辇游。
连夕尚方传赐酒,飞觞何幸藉林丘。
正惜岩花过九日,却怜湖月似中秋。
楼台近映沧波出,灯火深回翠辇游。
连夕尚方传赐酒,飞觞何幸藉林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于慎行在九月十三夜跟随皇帝至功德寺,与李渐庵大司寇、王忠铭、徐检庵等学士一同登金山赏月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宫廷生活的独特感受。
首句“长杨别苑碧山头,扈跸登临暮霭收”描绘了诗人随皇帝出行至长杨别苑,登上碧绿山头时,傍晚的雾气逐渐散去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接着,“正惜岩花过九日,却怜湖月似中秋”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岩花盛开的惋惜之情,同时又对湖面上的明月感到欣喜,仿佛中秋佳节一般,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楼台近映沧波出,灯火深回翠辇游”描绘了金山上的楼台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灯火辉煌,翠绿色的皇家车辆在夜色中缓缓前行的场景,既展现了金山的壮丽景色,也暗示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尊贵。
最后,“连夕尚方传赐酒,飞觞何幸藉林丘”则表达了诗人对连续几晚皇帝赐酒的荣幸之情,以及在林间丘陵间举杯畅饮的快乐,进一步深化了对宫廷生活中的特殊待遇和与文人雅士共赏美景的喜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的魅力,也反映了诗人对宫廷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艺术美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