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校书吴中搜书
唐 · 储光羲
郊外亭皋远,野中岐路分。
苑门临渭水,山翠杂春云。
秦阁多遗典,吴台访阙文。
君王思校理,莫滞清江濆。
苑门临渭水,山翠杂春云。
秦阁多遗典,吴台访阙文。
君王思校理,莫滞清江濆。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亭皋:郊外的亭子。岐路:岔路口。
苑门:皇家园林的门。
渭水:古代河流,位于陕西。
山翠:青山翠绿。
春云:春天的云彩。
秦阁:秦地的楼阁。
遗典:遗留的古籍。
吴台:吴地的平台。
阙文:缺失或散失的文献。
校理:校对整理学问的工作。
清江:清澈的江河。
濆:水边。
翻译
郊外的亭子在远处,野外的小路开始分岔。皇家园林靠近渭河水边,山上翠绿与春云交织。
秦地的楼阁保存着许多古籍,吴地的平台寻找着古代文献。
君王怀念整理学问的人,不要让他们滞留在清江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郊外风景,亭台楼阁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典籍的尊重和渴望,以及希望友人在追寻知识的道路上不遇阻碍的美好祝愿。
“郊外亭皋远,野中岐路分”一句,设定了一种开阔而又宁静的氛围。"苑门临渭水,山翠杂春云"则更进一步描绘了景色的美丽与生机。
接下来的“秦阁多遗典,吴台访阙文”两句,展示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和认知。这里的“遗典”指的是历史上的著作或故事,而“访阙文”则是指寻找古代文献。
最后,“君王思校理,莫滞清江濆”一句,是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君王”在此处代指尊贵的朋友,“思校理”意味着希望他能不断追求和整理知识,而“莫滞清江濆”则是在比喻中表达了希望他前行道路上不遇到阻碍,能够一帆风顺。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种情感与智慧的结合,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审美能力,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知识和文化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