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小集郑儋州斋中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一叶含风去,飘然堕酒杯。
病因秋气减,愁自雨声来。
散带须临水,鸣琴更上台。
凉蝉有高唱,天籁苦相催。
病因秋气减,愁自雨声来。
散带须临水,鸣琴更上台。
凉蝉有高唱,天籁苦相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诗人与友人在郑儋州的斋中聚会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变换带来的微妙感受。
首句“一叶含风去,飘然堕酒杯”,以一片落叶随风飘落,偶然落入酒杯之中,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饮酒的场景融合,营造出一种闲适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落叶的飘零,既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某种失落或感慨。
接着,“病因秋气减,愁自雨声来”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秋天的寒意和雨水,不仅让身体感到不适,更引发了诗人的愁绪。这里的“病”字,既指身体上的不适,也暗含了心灵上的忧伤。秋雨的声音,仿佛是大自然对人间愁绪的共鸣,增加了诗境的凄美。
“散带须临水,鸣琴更上台”则描绘了诗人想要借水边散步、琴声相伴来排遣愁绪的画面。这里的“散带”可能是指解开衣带,放松身心,而“临水”、“鸣琴”则是古人常用的抒情方式,旨在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自然的和谐。
最后,“凉蝉有高唱,天籁苦相催”以蝉鸣和天籁之音作为结尾,蝉的高唱虽能带来一丝清凉,但似乎也在不断地催促着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岁月不待人的无奈。天籁之音,既是自然界的声音,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深意的结尾,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初秋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生活画卷,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在喧嚣世界中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