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瘗鹤铭
清 · 李懿曾
焦山峭摩空,其下则水国。
谁知悬崖间,挂此数行墨。
爱鹤成鹤癖,鹤死瘗山侧。
鹤本神仙姿,魂魄游八极。
兹铭亦天人,人间讵易得。
或云逸少铭,或云贞白刻。
或云顾逋翁,好事竞窥测。
我爱竹垞言,心非唐后勒。
万古照寒流,鱼龙不敢蚀。
我寻潮落时,藓深半不识。
风涛夜有声,月影松桧黑。
谁知悬崖间,挂此数行墨。
爱鹤成鹤癖,鹤死瘗山侧。
鹤本神仙姿,魂魄游八极。
兹铭亦天人,人间讵易得。
或云逸少铭,或云贞白刻。
或云顾逋翁,好事竞窥测。
我爱竹垞言,心非唐后勒。
万古照寒流,鱼龙不敢蚀。
我寻潮落时,藓深半不识。
风涛夜有声,月影松桧黑。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李懿曾的《寻瘗鹤铭》描绘了焦山之巅的峭壁上悬挂的一段书法作品,仿佛是仙鹤的灵魂所化。诗中通过“焦山峭摩空”、“挂此数行墨”等句,展现出山势险峻与书法艺术的奇妙结合。诗人对鹤的热爱和对鹤铭的珍视,体现了人与自然、艺术的深厚情感。他引用“逸少铭”、“贞白刻”等典故,暗示这可能是王羲之或颜真卿等大书法家的手笔,但更倾向于赞赏文徵明(竹垞)的观点,认为其价值超越了物质的镌刻,如同永恒的光华照亮寒流,连鱼龙都不敢亵渎。最后,诗人描述自己在潮落时分寻找鹤铭的艰辛,以及夜晚风涛与松桧下的月影,增添了神秘与幽深的意境。整首诗寓言性强,富有哲理,展现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敬仰和对艺术精神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