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湘于迈岳麓是尊仰止先哲因怀友生丽泽兴感伐木寄言二首(其一)
明 · 王守仁
客行长沙道,山川郁稠缪。
西探指岳麓,凌晨渡湘流。
逾冈复陟巘,吊古还寻幽。
林壑有馀采,昔贤此藏修。
我来实仰止,匪伊事盘游。
衡云閒晓望,洞野浮春洲。
怀我二三友,《伐木》增离忧。
何当此来聚?道谊日相求。
西探指岳麓,凌晨渡湘流。
逾冈复陟巘,吊古还寻幽。
林壑有馀采,昔贤此藏修。
我来实仰止,匪伊事盘游。
衡云閒晓望,洞野浮春洲。
怀我二三友,《伐木》增离忧。
何当此来聚?道谊日相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守仁在前往长沙道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在岳麓山的探访与思考。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客行长沙道,山川郁稠缪”开篇即以壮阔的景象引入,描述了诗人行走在长沙的路上,四周山川郁郁葱葱,景象繁密。接着,“西探指岳麓,凌晨渡湘流”则点明了目的地——岳麓山,并且提到了清晨渡过湘江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充满活力的氛围。
“逾冈复陟巘,吊古还寻幽”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探访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他跨越山冈,攀登高峰,不仅是为了欣赏美景,更是为了缅怀古人,探寻幽静之处。接下来,“林壑有馀采,昔贤此藏修”则进一步强调了岳麓山作为文化圣地的地位,这里曾是古代贤士修身养性的所在。
“我来实仰止,匪伊事盘游”表明了诗人此次来访并非单纯游玩,而是怀着崇敬之心,寻求精神上的启迪与提升。他希望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归宿,与先贤的精神对话。
“衡云閒晓望,洞野浮春洲”描绘了诗人清晨站在岳麓山上,远眺云海,俯瞰洞野,春洲上似乎浮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既是自然界的美丽画卷,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
最后,“怀我二三友,《伐木》增离忧。何当此来聚,道谊日相求”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以及希望与他们相聚,共同探讨学问、增进友谊的愿望。《伐木》在这里可能引用了《诗经》中的篇章,借以表达离别的忧愁和对相聚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友情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精神追求的执着。它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旅行记,更是一次心灵的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