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凤山高氏
宋 · 张镃
屋负山陲晚,篱侵水泺秋。
农桑能自力,鹅鸭岂它求。
逆数曾来日,遮留更觉稠。
夜歌听欸乃,催兴满沧洲。
农桑能自力,鹅鸭岂它求。
逆数曾来日,遮留更觉稠。
夜歌听欸乃,催兴满沧洲。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屋负:房屋背靠着。山陲:山脚边。
篱侵:篱笆延伸到。
水泺:水泽。
农桑:农业和养蚕。
自力:自己努力。
鹅鸭:鹅和鸭子。
它求:其他需求。
逆数:回想。
曾来日:过去的时光。
遮留:回忆停留。
稠:密集。
夜歌:夜晚的歌声。
欸乃:渔歌。
催兴:激发兴趣。
沧洲:海滨地区。
翻译
傍晚时分,屋舍依傍山脚,篱笆环绕着秋天的水泽。农夫勤劳自给自足,鹅鸭无需他求,生活自在。
回忆过去的日子,那些日子仿佛更加密集。
夜晚传来渔歌欸乃声,激发起我心中的兴致,充盈整个海滨地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家晚景的画面,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农桑生活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开篇“屋负山陲晚,篱侵水泺秋”两句,设定了一个时间背景——傍晚时分,山脚下的房舍和围栏都被暮色所笼罩,给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孤寂的感觉。
接下来的“农桑能自力,鹅鸭岂它求”两句,展示了农家生活的自给自足。农夫和桑间女工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所需,而不必依赖他人,连同家畜如鹅鸭,也是自然生长,不需要外力。
“逆数曾来日,遮留更觉稠”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里的“逆数”指的是倒数着过去的时光,“曾来日”则是在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而“遮留”意味着想要留住这些记忆,但只能感觉到它们变得更加稠密,难以忘怀。
最后,“夜歌听欸乃,催兴满沧洲”两句,让人感受到诗人在夜晚聆听农家妇女唱歌的声音,这种声音不仅美妙而且令人振奋,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这里的“沧洲”,或许指的是心中那片渴望平静安稳的土地。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和农家生活状态的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感慨的抒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田园生活的深切情感,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内心对于平淡而又充实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