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题去思亭卷赏析

题去思亭卷

明 · 王绅
民情本无事,帖然静于水。
顺性以道之,自能臻至理。
纵观古循吏,视民如赤子。
既去人见思,芳名蔼青史。
籍籍金郡侯,存心多岂弟。
持节镇全闽,剖符当帝里。
既敷延寿化,且洽信臣治。
仁政方下孚,宿瘼已如洗。
胡为北堂萱,夜逐秋霜萎。
蓼莪遽兴哀,归心疾于矢。
攀辕竟何为,卧辙谅难止。
载歌甘棠诗,庶以著侯美。

鉴赏

这首诗《题去思亭卷》是明代诗人王绅所作,通过描绘古代循吏的高尚品德和仁政,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古代官员与百姓之间的深厚情感。

首句“民情本无事,帖然静于水”,以水的平静来比喻民众在良政下的安宁生活,形象地描绘出循吏治理下的社会和谐景象。接着,“顺性以道之,自能臻至理”强调了遵循自然规律和道德原则的重要性,以此达到治理的最高境界。

“纵观古循吏,视民如赤子”一句,将官员比作爱护孩子的父母,体现了他们对百姓的深切关怀。接下来,“既去人见思,芳名蔼青史”赞扬了这些官员离开后,其德行和功绩仍被后世铭记,留下了美好的名声。

“籍籍金郡侯,存心多岂弟”则具体提到一位名为金郡侯的官员,以其宽厚仁慈之心,深得民心。他不仅在福建全境推行仁政,还得到了皇帝的信任,被赋予重任。诗中描述了他施政带来的积极影响,“既敷延寿化,且洽信臣治”,即他的政策使人民长寿,同时也赢得了下属的忠诚。

然而,好景不长,“胡为北堂萱,夜逐秋霜萎”暗示了这位官员最终因某种原因离世,如同北堂的萱草在秋霜中凋零。这引发了诗人对失去这位贤者的哀悼之情,“蓼莪遽兴哀,归心疾于矢”,表达了对逝者深深的怀念和哀痛。

最后,“攀辕竟何为,卧辙谅难止”表达了对官员去世的惋惜之情,即使他想要留下也无法实现。“载歌甘棠诗,庶以著侯美”则是希望后人能通过歌唱和诗歌来纪念这位优秀的官员,以传颂他的美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循吏事迹的赞美和哀悼,展现了对公正、仁爱和道德的崇尚,以及对优秀官员的深深敬仰之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