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八咏六言十首(其一)
宋 · 刘克庄
大绛县人五岁,小鲁申公二年。
楞严已难笔受,尚书尚可口传。
楞严已难笔受,尚书尚可口传。
注释
大绛县:古代地名,可能指代某个地区。人:人。
五岁:五岁年纪。
小鲁申公:可能是以鲁国申公为榜样的人物,这里用来形容年龄小。
二年:两岁。
楞严:佛教经典《楞严经》。
已:已经。
难:难以。
笔受:用笔记录。
尚书: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尚书》。
尚可:还可以。
口传:口头传授。
翻译
大绛县的人才五岁,小鲁申公仅两岁。即使是深奥的《楞严经》难以用笔记录,但《尚书》还能口头传授。
鉴赏
这两段文字并不构成一首完整的古诗,而是包含了个人经历和对某种学习状况的描述。第一段提到大绛县人五岁时已经开始学习楞严咒,这是一种佛教真言,其复杂性在于其笔画多而结构复杂,表明这个五岁孩童已展现出高超的学习能力。同时,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文献,是儒家经典之一,这里提到尚可口传,意味着孩童已经能够通过口头来背诵和理解这部经典。
第二段文字给出了诗歌的标题、作者以及朝代,但并未提供具体的诗文。七十八咏六言十首是宋代刘克庄所作,这里标注的“其一”意味着这是这组诗中的第一首。由于没有提供具体的诗句,我无法进行深入的鉴赏。如果需要对某一特定的古诗进行鉴赏,请提供完整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