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叶词为舒亦蕃作(其二)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忽似蝉嘶乱,凄清叶底来。
月因三弄上,花以一声开。
人籁那能好,天心日已哀。
可能当黍谷,吹得暖风回。
月因三弄上,花以一声开。
人籁那能好,天心日已哀。
可能当黍谷,吹得暖风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中风吹过树叶所发出的声音,以及这种声音对自然与人心的影响。诗人以“忽似蝉嘶乱”开篇,巧妙地将风吹树叶声与蝉鸣相比较,营造出一种既熟悉又略带陌生的听觉体验。接着,“凄清叶底来”一句,点明了声音的来源和环境氛围,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一片静谧而略带寒意的秋林之中。
“月因三弄上,花以一声开”,这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月升与花开与风吹叶声联系起来,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自然现象以情感色彩,暗示着风吹叶落不仅触动了自然界的脉动,也激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人籁那能好,天心日已哀”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自然界的声响与人类情感、宇宙精神相联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与人类情感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思考。这里的“人籁”指的是由自然现象引发的人类内心感受,而“天心日已哀”则暗示了一种普遍的哀愁或悲凉情绪,似乎在说,无论是自然还是人类,都难以摆脱内心的哀伤。
最后,“可能当黍谷,吹得暖风回”以一种希望的调子结束,似乎在说,即使在寒冷的季节里,也有温暖的风会再次吹拂,带来生机与希望。这不仅是对自然循环的赞美,也是对生命不息、希望常存的一种信念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命意义的深思,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