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谢景英丈二首(其一)
宋 · 赵蕃
尚友固十载,过江真一时。
信曾前辈及,宁后古人为。
竟作东山卧,漫传康乐诗。
荆州人物论,夫岂惜吾私。
信曾前辈及,宁后古人为。
竟作东山卧,漫传康乐诗。
荆州人物论,夫岂惜吾私。
注释
尚友:长久结交的朋友。固:确实,实在。
十载:十年。
过江:渡过长江,指聚会。
真:确实,真正。
信:相信,深信。
曾:从前的。
前辈:有经验、年长的人。
及:和。
宁:岂能,怎么会。
竟:最终。
作:做,这里指选择。
东山卧:像谢安那样隐居东山。
漫:随意,漫不经心。
传:流传。
荆州:古代地名,今湖北荆州一带。
人物论:人才的评价。
夫:发语词,无实义。
岂:难道。
惜:吝惜,舍不得。
吾私:我的私心。
翻译
长久以来结交的朋友实在难得,这次过江相聚实属一时之幸。我深信前辈们的教诲,怎会轻视古人的智慧。
最终选择如谢安隐居东山,随意吟诵着陶渊明的诗篇。
荆州的人才评论,我怎会因为私心而吝啬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对中国古代友人谢景英的悼念之作。首句"尚友固十载"表达了对谢景英长期深厚的友谊,他们相识相交已有十年之久。"过江真一时"则强调了与他共度的美好时光,如同过江般短暂而珍贵。
"信曾前辈及,宁后古人为"这两句赞扬了谢景英的德行和才学,说他在前辈中也属佼佼者,甚至超越了一些古人。"竟作东山卧"借用了东晋名士谢安隐居的故事,暗示谢景英可能已经辞世,如同谢安那样选择了隐逸的生活。"漫传康乐诗"则提及谢景英的诗歌才华,他的诗作如同谢灵运(康乐公)一样流传后世。
最后两句"荆州人物论,夫岂惜吾私"表达了诗人对谢景英评价的高度,认为他在荆州一带的名流中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他的离去并非个人的损失,而是整个荆州乃至诗坛的一大损失。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深情缅怀故人的挽诗,赞美了谢景英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的哀思和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