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三山矶有庙祀李氏女尝以诗托之过客梦中江神曰游奕将尝求经于陈惠公得冥司迁职
宋 · 袁说友
矶到三山峻,涛奔乱石滨。
吟哦灵女庙,游奕护江神。
古往人何在,幽冥事已深。
平生仗忠信,持此问天津。
吟哦灵女庙,游奕护江神。
古往人何在,幽冥事已深。
平生仗忠信,持此问天津。
注释
矶:指江边突出的岩石。峻:高耸。
涛:大浪。
乱石滨:乱石遍布的河岸。
吟哦:低声吟唱。
灵女庙:供奉女神的庙宇。
游奕:漫游或徘徊。
护江神:保护河流的神祇。
古往:自古以来。
幽冥:指阴间或不可见的事物。
事已深:事情已深藏不露。
平生:一生。
仗:依靠。
忠信:忠诚和信义。
天津:古代地名,这里可能象征着未知或远方。
翻译
礁石直抵三座山峰,波涛汹涌冲击乱石岸边。我在灵女庙中低声吟诵,又在江神的守护下漫步。
古来的人们如今何处?那些幽深的往事已经深藏。
我一生依赖忠诚与信义,带着这些问题向天津方向寻求答案。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袁说友路过三山矶时的情景。他被眼前峻峭的山势和汹涌的江涛所震撼,不禁在灵女庙前吟咏起诗句。这里的灵女庙可能与当地传说中的李氏女有关,她曾是江神的化身,受到人们的祭祀。诗人通过梦境中的江神“游奕”,表达了对历史过往的感慨,以及对冥冥之中人事变迁的深沉思索。
“古往人何在,幽冥事已深”这两句,诗人感叹时光荏苒,曾经的人和事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变得模糊而神秘。最后,诗人以“平生仗忠信,持此问天津”收尾,表明自己一生坚守忠诚与信义,带着这些品质,他在寻求更深层次的人生答案,仿佛向天津方向投射出对未知命运的探索。
整首诗以山水为背景,融入神话传说,寓言人生哲理,体现了宋代理学家袁说友诗歌的特色,即借景抒怀,寓言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