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别为从道作
宋 · 孔平仲
尝闻直谅冠三友,自古才难非特今。
今也胁肩事谄笑,君独苦口工规箴。
我常从之求过失,箕踞慢骂犹甘心。
其言未必俱中理,披沙往往逢黄金。
今将去矣谁复嗣,已觉别恨凌秋阴。
胸中抖擞宜一尽,留作更允相思深。
今也胁肩事谄笑,君独苦口工规箴。
我常从之求过失,箕踞慢骂犹甘心。
其言未必俱中理,披沙往往逢黄金。
今将去矣谁复嗣,已觉别恨凌秋阴。
胸中抖擞宜一尽,留作更允相思深。
鉴赏
这首诗《惜别为从道作》是宋代诗人孔平仲所作,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朋友从道深厚的情谊以及对离别的不舍。
首句“尝闻直谅冠三友”,引用了古人对真正的朋友的描述,即忠诚、正直和理解的朋友最为珍贵,如同三友并立。这表达了诗人对从道的珍视与敬重。
接着,“自古才难非特今”一句,诗人感叹人才难得,不仅仅是当今社会如此,自古以来皆然。这不仅是对从道才能的肯定,也是对人才价值的普遍认同。
“今也胁肩事谄笑,君独苦口工规箴”两句,对比了世态炎凉与从道的坚守。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赞扬了从道不畏权势、敢于直言的品质。
“我常从之求过失,箕踞慢骂犹甘心”表明诗人愿意接受批评,虚心向从道学习,即使面对粗鲁的言语也愿意承受,体现了对真挚友谊的珍惜。
“其言未必俱中理,披沙往往逢黄金”则表达了诗人对从道言论的尊重,认为其中虽不一定全是对的,但总能发现闪光点,找到宝贵的知识或启示。
最后,“今将去矣谁复嗣,已觉别恨凌秋阴”表达了诗人对从道即将离去的不舍与哀愁,仿佛离别的悲伤已经超越了秋天的阴霾。
“胸中抖擞宜一尽,留作更允相思深”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希望在心中留下从道的身影,让思念更加深厚。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友情的赞美和离别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从道深厚的情感以及对友谊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