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池阳游齐山洞
宋 · 苏舜钦
城南飞桥跨青溪,度桥并辔千丈堤。
堤穷水尽翠微出,系马道旁寻杖藜。
巉巉石骨不见土,一色新削青玻瓈。
怪岩奇壑分左右,绝顶俯睨长江低。
当时登高插菊处,至今胜日争提携。
荒亭已颓断碣仆,霜草满地寒螀啼。
杜郎风流杳何处,祇有兹山仍号齐。
其间一洞景更绝,喜子曾游知旧蹊。
踰冈陟巘数里险,路断忽复忘东西。
石芒钩衣藤挂帽,荒榛丛筱交冥迷。
遥呼野人问不识,下趋却踏湖边畦。
前边佳处似髣髴,兴倦不惜重攀跻。
径穿蒙密得窍六,俛首匍匐藤拄脐。
日光忽漏天宇小,所见正尔如醯鸡。
流苏承盖结高屋,旁入诘曲房与闺。
卦蓍二碑史氏植,欲读柰此苔藓泥。
斯人好事世亦少,挽置俛视茫无梯。
崖间名字半磨灭,后来游者犹堪稽。
摸碑幸寄却细读,我思仍欲烦镌题。
堤穷水尽翠微出,系马道旁寻杖藜。
巉巉石骨不见土,一色新削青玻瓈。
怪岩奇壑分左右,绝顶俯睨长江低。
当时登高插菊处,至今胜日争提携。
荒亭已颓断碣仆,霜草满地寒螀啼。
杜郎风流杳何处,祇有兹山仍号齐。
其间一洞景更绝,喜子曾游知旧蹊。
踰冈陟巘数里险,路断忽复忘东西。
石芒钩衣藤挂帽,荒榛丛筱交冥迷。
遥呼野人问不识,下趋却踏湖边畦。
前边佳处似髣髴,兴倦不惜重攀跻。
径穿蒙密得窍六,俛首匍匐藤拄脐。
日光忽漏天宇小,所见正尔如醯鸡。
流苏承盖结高屋,旁入诘曲房与闺。
卦蓍二碑史氏植,欲读柰此苔藓泥。
斯人好事世亦少,挽置俛视茫无梯。
崖间名字半磨灭,后来游者犹堪稽。
摸碑幸寄却细读,我思仍欲烦镌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苏舜钦一次游览齐山洞的经历,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遗迹的感慨。
首句“城南飞桥跨青溪”,开篇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一座飞桥横跨在清澈的溪水上,桥下的流水潺潺,桥上行人并肩而行,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接着,“度桥并辔千丈堤”进一步展现了道路的辽阔与壮丽,仿佛引领读者一同踏上这段旅程。
“堤穷水尽翠微出,系马道旁寻杖藜”则将视线转向了远方,随着道路的尽头,翠绿的山峦逐渐显现,诗人在此停驻,系好马匹,拄着拐杖,准备深入探索这神秘的自然世界。
接下来的几句“巉巉石骨不见土,一色新削青玻瓈”描绘了岩石的奇特形状,它们如同被精心雕琢的宝石,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随后,“怪岩奇壑分左右,绝顶俯睨长江低”则展示了山峰的雄伟与壮观,从山顶俯瞰,长江仿佛变得渺小。
“当时登高插菊处,至今胜日争提携”通过回忆往昔,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自然景色的永恒魅力。然而,“荒亭已颓断碣仆,霜草满地寒螀啼”又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景观的变迁,昔日的亭台楼阁已经破败不堪,只有寒冷的秋虫在草丛中哀鸣。
“杜郎风流杳何处,祇有兹山仍号齐”则将思绪引向了历史人物杜牧,表达了对过去风华绝代的怀念,以及对眼前山川的感慨。最后,“其间一洞景更绝,喜子曾游知旧蹊”点明了此次旅行的目的地——齐山洞,以及对友人曾经游历此处的喜悦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时间流逝的思考,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有对历史文化的反思,是一次心灵与自然的深刻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