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过东山谷口赏析

过东山谷口

唐 · 卢照邻
不知名利险,辛苦滞皇州。
始觉飞尘倦,归来事绿畴。
桃源迷处所,桂树可淹留。
迹异人间俗,禽同海上鸥。
古苔依井被,新乳傍崖流。
野老堪成鹤,山神或化鸠。
泉鸣碧涧底,花落紫岩幽。
日暮餐龟壳,天寒御鹿裘。
不辨秦将汉,宁知春与秋。
多谢青溪客,去去赤松游。

拼音版原文

zhīmíngxiǎnxīnzhìhuángzhōu
shǐjuéfēichénjuànguīláishì绿chóu

táoyuánchùsuǒguìshùyānliú
rénjiānqíntónghǎishàngōu

táijǐngbèixīnbàngliú
lǎokānchéngshānshénhuòhuàjiū

quánmíngjiànhuāluòyányōu
cānguīkāihán鹿qiú

biànqínjiānghànníngzhīchūnqiū
duōxièqīngchìsōngyóu

注释

不知名利险:不了解追求名利的风险。
皇州:指京城,皇家所在地。
飞尘:喻指世俗的纷扰。
绿畴:绿色的田野,指乡间。
桃源: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象征隐居之地。
桂树:古人认为桂树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迹异人间俗:行为举止与世俗之人不同。
禽同海上鸥:像海鸥一样自由自在。
古苔:古老的苔藓,象征古老和静谧。
新乳:新形成的钟乳石,暗示自然的生机。
野老:乡村的老人。
成鹤:象征修道成仙。
山神:神话中的山之守护神。
化鸠:化为鸠鸟,象征变化无常。
碧涧底:清澈溪流的底部。
紫岩幽:紫色岩石的幽深之处。
餐龟壳:以龟壳为食,象征简朴的生活。
鹿裘:用鹿皮做成的衣服,代表朴素的生活方式。
秦将汉:秦朝和汉代,代指历史的变迁。
春与秋:四季的变化,象征时间的流逝。
青溪客:住在青溪边的隐士。
赤松游:赤松子是道教传说中的仙人,这里指隐居生活。

翻译

不知道功名利禄有多么危险,只知在京城辛苦度日。
开始感到世俗纷扰使人疲惫,回来后便投身于绿色的田野。
桃花源般的隐居之地已迷失,只能在桂花树下暂作停留。
行迹与世间常人迥异,如同海鸥般自由无拘。
古井边长满苔藓,山崖旁有乳石潺潺流淌。
乡村老人或许能修炼成仙鹤,山神有时会化为斑鸠。
碧绿溪水在山谷底部潺潺作响,紫色岩石幽静处花儿飘落。
日暮时分以龟壳为食,天寒地冻披鹿皮御寒。
分辨不清秦朝还是汉代,更不知春夏秋冬的更替。
多谢那青溪边的隐士,只愿你能在赤松下悠然漫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者在自然中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对远离尘世、归隐田园的向往和欣赏。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画面,将个人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展现了超脱世俗纷扰的宁静与自在。

开篇“不知名利险”直接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漠和对尘世烦恼的不屑一顾。随后,“辛苦滞皇州”则点出了隐逸者曾经历过的艰辛与困顿,但这并没有阻挡其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心志。

“始觉飞尘倦,归来事绿畴”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向往。这里,“飞尘”象征着纷繁复杂的人世间,而“绿畴”则是自然中的宁静与美好。隐逸者在经历了世俗生活之后,终于回归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中。

接下来的几句:“桃源迷处所,桂树可淹留。迹异人间俗,禽同海上鸥。”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桃源”在这里成为隐逸理想的寄托,而“桂树”则是高洁不羁的象征。诗人通过“迹异人间俗,禽同海上鸥”的描写,强调了自己与世俗不同,与自然界中生命共同生活的境界。

“古苔依井被,新乳傍崖流”生动地展示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和生命力。这里,“古苔”象征着时间的沉淀,而“新乳”则是生命力的象征。

随后的几句:“野老堪成鹤,山神或化鸠。泉鸣碧涧底,花落紫岩幽。”进一步展现了隐逸生活中的宁静与超脱。“野老”、“山神”等形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和融入,而“泉鸣”、“花落”则是大自然中永恒不息的声音和景象。

最后,“日暮餐龟壳,天寒御鹿裘。不辨秦将汉,宁知春与秋。多谢青溪客,去去赤松游。”通过对隐逸生活的具体描写,如“日暮餐龟壳”、“天寒御鹿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简单而自在生活方式的喜爱和珍视。而“不辨秦将汉”则是对历史长河中的尘埃与纷争持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全诗以“多谢青溪客,去去赤松游”作为结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旅行、追求心灵自在的渴望和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隐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理念。诗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简单生活方式的赞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