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云隐赏析

云隐

明 · 徐庸
白云山前来,不作山前雨。
却度梵王宫,来作高僧侣。
高僧本空虚,白云亦容与。
澹然成隐名,日夕能相处。
变化忘去住,眷恋自寒暑。
无心幸托渠,善幻亦从汝。
荫覆惟如来,空门久称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白云在山间自由飘荡的情景,以及它与高僧之间的微妙关系。诗人以“云隐”为题,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白云与高僧的内心世界相联系,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

首句“白云山前来,不作山前雨”,开篇即点明白云的动态美,它不拘泥于固定的轨迹,而是随风飘荡,自由自在。接着,“却度梵王宫,来作高僧侣”,进一步展现了白云与高僧之间的神秘联系,似乎白云也愿意成为高僧的伴侣,共同探索精神世界的奥秘。

“高僧本空虚,白云亦容与”,这两句揭示了高僧内心的宁静与白云的悠然自得相互映照,形成了一种和谐共生的景象。高僧追求的是心灵的空灵与解脱,而白云则象征着自然界的纯净与自由,两者之间似乎有着某种默契。

“澹然成隐名,日夕能相处”,描述了高僧与白云在日常生活中相伴相依的状态,这种相处并非表面的共处,而是心灵深处的共鸣。他们共同面对日升日落,体验四季更迭,这种相处充满了深邃的哲理意味。

“变化忘去住,眷恋自寒暑”,进一步表达了高僧与白云在时间流逝中的态度,他们不被外界的变化所束缚,也不因季节的更替而产生眷恋或厌倦,展现出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

“无心幸托渠,善幻亦从汝”,这两句表达了对高僧与白云之间关系的赞美,认为他们的相遇是偶然中的必然,是心灵深处的契合。同时,也暗示了这种关系中蕴含的智慧与美好,如同善幻一般,令人向往。

最后,“荫覆惟如来,空门久称许”,以“如来”象征最高境界,强调高僧与白云的关系最终指向了精神的归宿,得到了长久的认可与赞扬。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人与自然、心灵与宇宙之间的和谐与交融,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