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版原文
适斋一片心,它人难与比。
少时发此念,乐施到莫齿。
婚姻成者众,葬埋不知几。
义气追古人,仁风动桑梓。
利益及物物,方便形事事。
先正有此言,源流固有自。
外家有大池,清波照丛桂。
来者不问谁,大小听盈器。
及其旱将涸,一雨复清泚。
我舅为欣然,作诗自言志。
平生欲济人,往往多割己。
向来俸可分,挂冠踰一纪。
心勤力不逮,不得尽如意。
安得有赀财,如此池中水。
来求则应之,吾心斯足矣。
长篇笔余力,亹亹遂满纸。
病足正僵卧,三诵为之起。
韵险不容次,愚言不能止。
公曰汝答我,只用元白体。
公心与天通,言合孟轲氏。
菽粟如水火,此意岂不美。
黄金土同价,但恐无此理。
求水易足用,近止及邻里。
上不过饮食,下亦止濯洗。
求财则无厌,来不问远迩。
应者力已竭,求者殊未已。
有如一富翁,独处百家市。
始焉逐什一,贫富本相济。
余波被四邻,人情皆可喜。
久之责望重,急讼随谤毁。
不言理曲直,但谓富者鄙。
尧舜有至仁,犹病在博施。
所以汉刘德,其言有深旨。
富者民之怨,百万辄散弃。
贫富各有分,取予尤不易。
生长在舅侧,义事熟於耳。
颇亦知为人,缓急力不计。
舅言出於仁,甥言裁以义。
二者若不同,同归於一揆。
爱苟无差等,兼爱几墨子。
岂惟道非中,安有力及此。
仁民与爱物,要自亲亲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楼钥的作品,题为《适斋示池水大篇效元白体相答》。诗人楼钥以适斋主人的身份,通过描述自家池塘的慷慨无私,表达了他乐善好施、济世扶贫的高尚情怀。他自述年轻时就立下这样的志向,愿意将自己的财富分享给他人,无论是婚姻嫁娶还是丧葬之事,都尽力帮助。他引用先贤的教诲,强调仁爱应该从亲近的人开始,做到公平无私,如同池水润物,不分大小。
楼钥以池水为喻,表达对财富的理解和态度:水虽珍贵,但取之有度,能满足基本需求即可,不必贪求过多。他认为,过分追求财富会导致人心的贪婪,甚至引发争端。他引用历史典故,如尧舜的博施而致困,汉代刘德的明智之举,说明财富分配应适度,贫富各有定分。
诗中楼钥也提到自己虽然有济人的愿望,但因能力有限,未能完全实现。他希望有更多的财物能像池水一样,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不至于让人过度索取。最后,他以儒家的仁爱之道收束全诗,强调爱的平等和亲亲之道,认为真正的仁爱是从亲人开始,然后推及万物。
整首诗语言流畅,富有哲理,体现了楼钥深厚的道德修养和人文关怀,同时也展现了元白体诗歌的质朴和直接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