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惭愧门诗
南北朝 · 王融
兰室改蓬心,旃崖变伊草。
丹青有必渝,丝皪岂常皓。
曲辕且绳直,诡木遂凋藻。
一篑或成山,百里倦中道。
隆汉乃王臣,失楚信元保。
勉矣德不孤,至言匪虚造。
丹青有必渝,丝皪岂常皓。
曲辕且绳直,诡木遂凋藻。
一篑或成山,百里倦中道。
隆汉乃王臣,失楚信元保。
勉矣德不孤,至言匪虚造。
鉴赏
这首诗《大惭愧门诗》是南北朝时期王融所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兰室改蓬心,旃崖变伊草”以兰花的室变为蓬蒿的心,以及高崖上的旃草变为普通的野草,形象地描绘了环境变化对事物本质的影响,暗示了世事无常,物是人非的主题。
接着,“丹青有必渝,丝皪岂常皓”两句,通过颜色的变化和光泽的消逝,进一步强调了事物随着时间流逝而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的道理。
“曲辕且绳直,诡木遂凋藻”则以弯曲的车辕需要绳子来保持其直,以及奇异的树木最终会凋零,说明了外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同时也暗含了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一篑或成山,百里倦中道”通过小土堆可以堆积成高山,以及长途跋涉者在半途感到疲惫,表达了积累与坚持的力量,以及追求目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最后,“隆汉乃王臣,失楚信元保”以历史上的隆汉(东汉)时期的王臣,与楚国的信元保(楚国的忠臣)为例,强调了忠诚与责任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之间的联系。
“勉矣德不孤,至言匪虚造”则是对前文的总结,鼓励人们坚守道德,因为真正的道德不会孤单,至理名言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深刻的洞察和实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观察,探讨了人生、道德、责任等主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宇宙人生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