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还洛
唐 · 李端
去国渡关河,蝉鸣古树多。
平原正超忽,行子复蹉跎。
去事不可想,旧游难再过。
何当嵩岳下,相见在烟萝。
平原正超忽,行子复蹉跎。
去事不可想,旧游难再过。
何当嵩岳下,相见在烟萝。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去国:离开国家。渡:穿越。
关河:关隘河流。
蝉鸣:蝉声。
古树:古老的树木。
平原:广阔平原。
超忽:变换快速。
行子:行者。
蹉跎:迟缓。
去事:过去的往事。
不可想:不堪回首。
旧游:旧日的游历。
再过:重访。
何当:何时能。
嵩岳:嵩山。
烟萝:云雾缭绕。
翻译
离开国家,穿越关隘河流,蝉声回荡在古老的树木间。广阔平原上景色变换快速,行者脚步却显得迟缓。
过去的往事不堪回首,旧日的游历难以重访。
何时能再次来到嵩山脚下,期待在云雾缭绕中与你相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时的愁苦和对重逢无望的深沉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对友人的思念。
"去国渡关河,蝉鸣古树多。" 这两句以宏大的画面开篇,"去国"指离开自己的国家或家乡,而"渡关河"则暗示了一种远行和跨越的意味。"蝉鸣古树多"则是环境描写,不仅表现了季节感(夏日蝉声),也映射出一种荒凉与孤寂的情绪。
"平原正超忽,行子复蹉跎。" 这两句诗则转入具体的行动描写,"平原"指广阔的大地,而"超忽"则表明了旅途中的迅速与仓促。"行子"即行人,"复蹉跎"则形容行走不稳,步履蹒跚,可能是因为心中的思念而无法专注于路途。
"去事不可想,旧游难再过。" 这两句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和无奈。"去事"指已经发生并且不能改变的事情,而"不可想"则表明这些往事已深刻在心,不可磨灭。"旧游"是指以前与友人共同度过的时光,而"难再过"则显示了重温旧梦的艰难。
最后两句 "何当嵩岳下,相见在烟萝。" 则是一种美好而遥远的愿望。"何当"即何时,表达了一种期待与渴望。"嵩岳下"特指嵩山之下,而嵩山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处神圣之地,常用来象征高洁或理想的境界。"相见在烟萝"则是在这样的地方重逢,这里的"烟萝"有可能形容一种朦胧、迷离的景色,也暗含了一种难以触及的美好。
综上所述,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深沉而复杂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