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路
明 · 成鹫
菩提无路绝跻登,独往独来何处僧。
分明踏著空王顶,更问诸方到未曾。
分明踏著空王顶,更问诸方到未曾。
鉴赏
这首诗以“菩提路”为题,由明代诗人成鹫所作。诗中描绘了对佛法深邃理解的追求与体验,以及对传统禅宗修行路径的独特见解。
首句“菩提无路绝跻登”,开篇即以“菩提”这一佛教核心概念为引,暗示了追求精神解脱之路的艰难与不可预知性。这里的“无路”并非指没有道路可走,而是强调了在世俗与精神世界之间寻求平衡与超越的难度,如同登山一般,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深刻的内省。
次句“独往独来何处僧”,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而独立的修行状态。这里的“何处僧”不仅指寻觅一位能够引领修行的高僧,更是表达了在纷扰世间寻找内心平静与真理的孤独旅程。诗人通过“独往独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自我探索的修行方式,强调了个人内在世界的探索与觉醒。
后两句“分明踏著空王顶,更问诸方到未曾”,则将诗人的思考推向了更高的层次。通过“空王顶”的比喻,诗人似乎在说,他已经直接领悟到了佛法的核心——空性,即一切现象的本质都是空无自性的。这种领悟如同站在了佛祖的头顶之上,达到了一种超越世俗、直达本质的境界。同时,“更问诸方到未曾”则表明,即便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诗人仍然保持谦逊与好奇的态度,继续探索未知,追求更深的智慧与真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菩提路”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佛法深刻的理解与独特的修行观。它不仅是一首对个人修行之路的反思,也是对普遍人生追求与精神探索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