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赠道传上人赏析

赠道传上人

元末明初 · 谢应芳
偶识庐山远,山庄借屋居。
拨云分腊酒,踏雪送寒蔬。
门俯溪光迥,窗含野色虚。
相过两不厌,灯火案头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道传上人交往的情景,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共同追求。首句“偶识庐山远”,点明了两人相识的偶然性,庐山远可能是道传上人的别称或居住地,暗示了其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接着,“山庄借屋居”描绘了道传上人借居于山间小屋的生活场景,进一步强调了其遁世的志趣。

“拨云分腊酒,踏雪送寒蔬”两句,通过具体的活动细节,生动地展现了两人交往时的温馨与自然和谐。拨云分腊酒,意味着在冬日里,两人共享美酒,共赏云雾缭绕的美景,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欣赏;踏雪送寒蔬,则是冬季里的一幅生动画面,两人一起踏着皑皑白雪,为对方送去新鲜的蔬菜,既表现了友情的深厚,也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尊重与珍惜。

“门俯溪光迥,窗含野色虚”描绘了道传上人居住环境的清幽与宁静,门对着溪水,光线明亮而遥远,窗户则映入广阔的田野景色,空灵而深远。这样的环境不仅衬托出道传上人生活的闲适与超然,也反映了诗人对其生活环境的向往和赞美。

最后,“相过两不厌,灯火案头书”表达了诗人与道传上人交往的愉悦与满足,即使只是相对而坐,共读书籍,也能感受到彼此间的默契与心灵的契合。灯火下的读书时光,不仅是知识的交流,更是心灵的对话,体现了两人深厚的情感基础和精神上的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物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与僧侣之间超越世俗的友谊,以及对自然、生活的深刻感悟和追求,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审美价值。

词语解释

案头的意思:[释义](名)几案上或书桌上。 [构成]偏正式:案(头 [例句]案头文件。(作定语)案头摆放整齐。(作主语)...

不厌的意思:(1).不嫌;不加以排斥。《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膾不厌细。”《韩非子·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凡此皆有伦有脊之言,虽巧而不厌其巧。”(2).不合。《文选·班彪<王命论>》:“取舍不厌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不知命,则必丧保家之主。”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厌,合也。”(3).不满足;不饱。厌,通“ 饜 ”。《楚辞·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史记·伯夷列传》:“然 回 也屡空,糟穅不厌,而卒蚤夭。”《汉书·...

灯火的意思:◎ 灯火 dēnghuǒ[candlelights] 泛指亮着的灯烛...

腊酒的意思:腊月酿制的酒。 唐 岑参 《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玉缾素蚁腊酒香,金鞍白马紫游韁。”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奔走权门,所不忍视,腊酒一壶,能共醉否?” 清 曹寅 《后陶索酒看城西花戏柬》诗:“ 毘陵 腊酒白如酥,取助官厨不用沽。”...

庐山的意思:◎ 庐山 Lú Shān[Lushan Mountain] 山名,为中国著名避暑胜地。位于江西省九江以南,主峰海拔1474米,夏季凉爽,多雾,风景秀美,亚热带作物茂盛...

山庄的意思:◎ 山庄 shānzhuāng[hill station;country villa;mountain lodge] 山中的村庄;别墅...

踏雪的意思:◎ 踏雪 tàxuě[walk in snow to have a good view] 行走在雪地上踏雪寻梅...

溪光的意思:指溪流的水色。 唐 杜牧 《题白苹洲》诗:“山鸟飞红带,亭薇拆紫花。溪光初透彻,秋色正清华。” 宋 谢逸 《南歌子》词:“雨洗溪光浄,风掀柳带斜。” 清 刘大櫆 《重修孙公桥记》:“亭之西,创水榭三楹,为亭右弼,俯蒞溪光,泛摇几席。”...

相过的意思:(1).谓太阳过赤道内外各二十三度半。《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过也。” 杜预 注:“二分日夜等,故言同道。二至长短极,故相过。” 杨伯峻 注:“ 谈迁 《国榷》引 明 李天经 曰:‘太阳行黄道中线,迨二分而黄道与赤道相交,是为同道。二至则过赤道内外各二十三度,是谓相过。’”(2).互相超越。《管子·治国》:“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文子·自然》:“如此即万物一齐无由相过。” 宋 苏轼 《儒者可与守成论》:“德既无以...

野色的意思:原野或郊野的景色。 唐 白居易 《冀城北原作》诗:“野色何莽苍,秋声亦萧疏。” 宋 王安石 《见远亭一绝上王郎中》诗:“野色轩楹外,霞光几席间。”《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朝外看那沿河景致……却也有野色撩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