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丑正月二十五日客有以街谈见示者悲而赋之
明 · 张萱
去年正月十九夜,豺虎入户殊咆哮。
今年正月十九夜,狐狸满穴何悲号。
此番报应亦太速,吁嗟天公无乃劳。
虎威可假不可久,尔狐毋谓皇天高。
夜行昼伏胡为者,依草附木攒戈矛。
岂知厉鬼瞰其屋,一狐忽化为神獒。
雄狐不死雌狐死,萧墙祸起安能逃。
人言尔獒亦莫逃,天公有眼鬼有脚,此日明年及尔曹。
今年正月十九夜,狐狸满穴何悲号。
此番报应亦太速,吁嗟天公无乃劳。
虎威可假不可久,尔狐毋谓皇天高。
夜行昼伏胡为者,依草附木攒戈矛。
岂知厉鬼瞰其屋,一狐忽化为神獒。
雄狐不死雌狐死,萧墙祸起安能逃。
人言尔獒亦莫逃,天公有眼鬼有脚,此日明年及尔曹。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正月十九夜的场景,描绘了自然界的动物行为与人类社会现象的相似性,以此隐喻世事的无常和因果报应的迅速。诗中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动物的行为赋予了人性的情感色彩,如“狐狸满穴何悲号”、“一狐忽化为神獒”,以及“萧墙祸起安能逃”,这些描绘既生动又寓意深刻。
诗的开头两联以“去年”与“今年”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中动物行为的转变,暗示了某种变化或事件的发生。接着,“此番报应亦太速”一句直接点明了这种变化背后的因果关系,表达了对快速报应的感慨。“吁嗟天公无乃劳”则表达了对上天似乎过于忙碌处理人间事务的疑问,暗含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公正的期待。
后四句进一步探讨了动物行为背后的原因——“夜行昼伏胡为者,依草附木攒戈矛”,这不仅是对动物生存策略的描述,也隐喻了人类在复杂社会中的生存状态。随后,诗人巧妙地引入“厉鬼瞰其屋,一狐忽化为神獒”的情节,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也深化了主题,暗示了善恶转化的可能性。
最后两联“雄狐不死雌狐死,萧墙祸起安能逃”强调了个体命运的脆弱性和环境变化的不可预测性。“人言尔獒亦莫逃,天公有眼鬼有脚,此日明年及尔曹”则表达了对未来的警示,即无论个体如何努力,最终都可能受到命运的安排,无法逃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寓言式的叙述,探讨了自然法则与社会伦理之间的联系,以及个体在面对命运时的无力感和对公正的渴望。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现象的敏锐观察力,也反映了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