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三日喜雨盖不雨四十日矣
宋 · 杨万里
玉帝愁闻旱,雷公怒见须。
搜龙无亸处,倒海不遗馀。
稻里云初活,荞梢雪再铺。
老农啼又笑,欲去且安居。
搜龙无亸处,倒海不遗馀。
稻里云初活,荞梢雪再铺。
老农啼又笑,欲去且安居。
注释
愁闻:忧虑听到。怒见:因……而愤怒。
搜龙:寻找龙。
亸处:藏身之处。
倒海:倾倒大海。
活:活跃,此处指乌云形成。
再铺:再次覆盖。
啼又笑:哭泣又微笑。
欲去:想要离开。
安居:暂时安定。
翻译
天庭之主忧虑干旱,雷神因旱情勃然大怒。四处寻找龙族却无处寻得,想要倾倒大海也毫不保留。
稻田中的乌云开始活跃,荞麦尖端又覆盖上白雪。
老农涕泪交加又含笑,既悲伤又期待,希望暂且安顿下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久旱逢甘霖后的景象。诗人通过玉帝和雷公的神话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天气变化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在长时间的干旱之后,一场及时的雨水如同救星降临,给大地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搜龙无亸处,倒海不遗馀"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这次雨水来势汹涌,无所不及。"稻里云初活,荞梢雪再铺"则描绘了雨后农田和植物焕然一新的景象,生机勃勃。
最后两句"老农啼又笑,欲去且安居"表达了农民对这场雨水的喜悦之情。长时间的干旱使他们忧心,如今雨水到来,他们的心情得以舒缓,可以暂时放下劳作,享受这份难得的安宁。
诗中充满了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同情。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展现了雨水对农业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影响着人们的情感和生活。